文史-中華看點

南北朝配刀,唐朝配劍,關公的指定武器何時成了“青龍偃月刀”

2022-06-24 11:45:32曆史大學堂

南北朝配刀,唐朝配劍,關公的指定武器何時成了“青龍偃月刀”

青龍偃月刀並非曆史上關羽所使用的武器已然毋庸置疑,同樣我們也無法得知關羽本來使用何武器,史無明載。一個被不斷提及的事實,那就是後人在漫長曆史時間下不斷對關羽進行英雄化、神明化時全新改造了關羽的形象,而關羽的武器自不例外。

晉朝史家陳壽的《三國誌》是我們首先需要依靠的最重要的文獻史料,不過從其中尋找不到關羽用何武器的文字。

在書中的《關羽傳》可讀到這樣一段文字:“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盡管讀者能從中看到作者描述關公殺死袁紹的大將顏良時用的動作詞彙是“刺”與“斬”,但這並不能夠得出關羽具體使用是什麼武器的結論。

上圖_ 清代盧湛輯《關聖帝君聖跡圖誌全集》中的關羽

上圖_ 清代盧湛輯《關聖帝君聖跡圖誌全集》中的關羽

及動蕩紛亂的南北朝時期,一位著名的道教改革的集大成者陶弘景在其《古今刀劍錄》中提到昭烈帝劉備贈與關公寶劍一事,“蜀主劉備,以章武元年,歲次辛醜,采金牛山鐵,鑄八劍,各長三尺六寸……一與關羽……”,不過這劍應不是用於實戰,而是象征著一種君主的恩寵與身份的榮耀,彰顯更多的是觀賞性、儀式性與尊貴性的價值。

陶的書亦最早提及關羽用刀:“關羽,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鐵為二刀,銘曰萬人。及敗,投之水中。”關羽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去采掘都山鐵,製成了兩把利刀,命名為“萬人”。不過這二刀也應該隻是佩刀,並非後世所知的大刀。

上圖_ 關帝廟也稱關羽廟

上圖_ 關帝廟也稱關羽廟

在唐朝人的視野中,關羽是將劍作為常用武器的。唐朝詩人郎士元曾在某座關羽祠外送別他的朋友高員外返回荊州之際寫下一首充滿哀愁的詩,“將軍稟天姿,義勇冠今昔。走馬百戰場,一劍萬人敵。雖為感恩者,竟是思歸客。流落荊巫間,徘徊故鄉隔。離筵對祠宇,灑酒暮天碧。去去勿複言,銜悲向陳跡。”(《關羽祠外送高員外還荊州》)由該詩第三、四句可見,唐朝祠廟中供奉的關羽使用的武器正是劍。

又北宋丞相張商英曾作一《詠辭曹事》詩雲:“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芒。月缺白易滿,劍折尚帶霜。勢利尋常事,難屈誌士腸。男兒有死節,可殺不可量。”此處亦是以為關羽用劍。

流傳關公使用長柄大刀的說法至少是宋代中國之際了。青龍偃月刀,是舉世大眾所周知的,它並不是曆史人物關羽所執的武器,因為其產生的時間與關公所處年代完全不符。而最早記載青龍偃月刀的原形偃月刀的文獻是北宋時期發行的軍事用書《武經總要》,該書的卷十三便有下圖可見:

上圖_ 偃月刀是指刀弧麵向下、缺口向上而其刀形又如弦月一般的長柄大刀

上圖_ 偃月刀是指刀弧麵向下、缺口向上而其刀形又如弦月一般的長柄大刀

上一頁1/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