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度使親自來請出山,為什麼杜甫不願意?
2022-06-07 10:06:30吃畫人
762年農曆5月的一天,成都。一隊人馬慢悠悠地從城中出發,來到萬裏橋西的浣花溪畔。
隊伍中走在最前頭的是成都尹兼劍南節度使嚴武。他身騎黃金作鞍的高頭大馬,威風凜凜。身後跟著的除了幾名貼身護衛,還有府上的私廚與侍仆,以及一車的新鮮食材。這並非是時下流行的露營野餐,眾人此行是要拜訪浣花溪畔一間草堂的主人。
源/陳洪綬 《博古葉子》
三年前,為避 “安史之亂”,杜甫由隴右入蜀,曆經無數艱苦終於歲末輾轉來到成都。他最初借住在西郊外的浣花溪寺,很快又在附近的荒地上蓋起了一座草堂——一個雖然簡陋,卻遠離中原戰火、關內災荒的棲身之所。
杜甫已經51歲了,一向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為誌的他似乎已不再對改變這個世界抱有希望。顛沛流離了十年,他從來沒有機會這樣安穩而精心地裝點自己的家。
圖片元 佚名 杜甫像。來源/故宮博物院
他寫信了4封信,從河陽縣令蕭實那裏借到一百根桃樹苗(《蕭八明府實處覓桃栽》),向綿竹縣令韋續索要綿竹(《從韋二明府續處覓綿竹》),又在涪江尉韋班那裏討來了鬆樹子和大邑瓷碗(《憑韋少府班覓鬆樹子栽》、《又於韋處乞大邑瓷碗》)。此外,同樣流落成都的畫家韋偃還在草堂的東壁上為他畫下兩匹駿馬(《題壁上韋偃畫馬歌》)。
當林木漸備,杜甫還在草堂邊添了專供垂釣、眺望的水檻。春日微雨,他於水檻遣心,看著“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心想若能日日如此,又何妨“淺把涓涓酒,深憑送此生”(《水檻遣心二首》)。所以,還不等盛情的來訪者提出要他出山做官的請求時,識破來意的他早早就用詩歌消解了一切:
文伯仁 五月江深。來源/台北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