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連環計、苦肉計,曆史上的三國情報戰真有這麼精彩嗎(2)
二、反情報戰怎麼打?
上述可見,情報是影響戰爭走向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在交戰之前,敵軍往往會想辦法破壞或利用對方的情報。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末,曹操與孫權聯手夾攻關羽,值此期間,魏蜀吳三國都運用了情報與反情報手段。
關羽圍困襄、樊期間,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孫權遣使拜謁曹操,與之達成聯盟,按吳使所言:“乞密不漏,令羽有備。”群臣皆認為應該替孫權保守秘密,但謀士董昭卻認為:“羽為人強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所以他建議:不如先把孫權給“賣”掉,這樣既能提前解除樊城之圍,也可以轉移矛盾,讓吳蜀兩國大打出手。
曹操依計而行,令徐晃把孫權書信綁在箭上射入關羽大營當中。關羽見信,內心果然動搖,但聯想到自己在江邊部署了烽火台與斥候,還是未曾選擇退兵。按關羽所想:一旦江東有變,斥候便會通過烽火台及時傳遞消息,到那時,他再回防也不晚。
上圖_ 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
然而,關羽能想到的事,呂蒙又怎會想不到呢?
據《三國誌·呂蒙傳》記載:“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至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看來,在夜襲南郡前,呂蒙便拔除了關羽耳目,讓後者不能聞亦不能見。亦如虞翻在勸降糜芳、士仁時所言,謂之“斥候不及施,烽火不及舉”。
事已至此,關羽仍未放棄。在回軍途中,他以使為間,“數使人與蒙相聞”,希望探查南郡形勢,順便策反地方軍民。不料呂蒙卻將計就計,非但好吃好喝地招待使者,還讓他們帶回了將士們的家書。荊州將士由此“鹹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自然便沒了鬥誌。而在情報戰上失利的關羽,最終也一敗塗地,殞命於孫權之手。
上圖_ 袁紹(?-202年6月28日),字本初
三、假情報怎麼利用?
提前獲取敵人情報,也可以在關鍵時刻扭轉戰局。袁紹與公孫瓚大戰期間,曾截獲了後者送給其子公孫續的密信。見公孫氏父子以點火為應,袁紹便命人提前舉起火把;困守城中的公孫瓚見狀,果然選擇出兵,但卻被提前埋伏起來的袁紹擊敗,喪失了最後的翻盤機會。
這同樣是反情報手段的勝利。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故三國時代還出現了許多假情報,或引誘敵人上當,或達到己方目的。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後,曹操敗北,孫權趁勢圍困合肥。不料蔣濟急中生智,偽造書信詐稱援軍“步騎四萬已到”,並派出三名“死間”,令他們突圍進入合肥。孫權先後得到兩封書信,誤以為曹軍大部隊即將到來,隻好匆匆退兵。
上圖_ 空城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