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西安易俗社——拓展秦腔藝術傳播途徑(3)

2024-02-29 09:57:14人民日報

20多年來,李東峰常常體悟前輩藝術家們“多讀書、做好人、演好戲”的諄諄教導,他慢慢品咂出其中的道理:“演員,拚搏一生,最終拚的是文化;演一輩子,最後演的是自己。”

百年易俗社,就在這火熱歲月中堅韌地傳承。

台上開嗓,台下喝彩,人們“共享”戲台,唱出對秦腔的愛

西北人愛秦腔,易俗社所到之處,都是人頭攢動。最讓演員們難忘的,是一次去甘肅的演出。

那是春寒料峭的2月,甘肅省天水市甘穀縣的廣場上,戲台還沒搭好,十裏八鄉的鄉親們早已聞訊趕來。不遠處,小吃攤點人盈客滿。廣場上,商販吆喝聲、孩童嬉鬧聲,夾雜著戲迷的歡喜與期待,化作歡樂的海洋。

一陣鑼鼓,大幕拉開。熱鬧的大廣場,霎時安靜下來。演員們登台一望,上萬人捧場,秦腔吼得尤為帶勁,鄉親們過足戲癮。

《遊龜山》《火焰駒》《周仁回府》《龍鳳呈祥》……經典劇目連演一周,每天兩場,場場爆滿。演員們登台謝幕時,觀眾們常常舍不得離開,齊聲高喊“再來一段”。演出團隊欣然應允,邀請台下眾人合唱耳熟能詳的秦腔《三滴血》,於是,台上台下齊吼秦腔:“祖籍陝西韓城縣,杏花村中有家園……”

“秦腔的活力,在這黃土地上生生不息。”當時加入這場大合唱的李東峰如今已擔任西安易俗社演出副總監。他記得人群中走過來一位耄耋老漢,拉住他的袖口。老人伸進棉大衣的口袋,用那布滿老繭的雙手掏出兩個凍梨,說道:“娃呀,趕緊吃,這個潤嗓子!”望著老人蹣跚遠去的背影,李東峰滿是感動:“樸實的觀眾對秦腔真切的愛,就是我們到基層演出的最大動力!”

藍天當幕布,大地做舞台。近些年,易俗社的足跡遍布20多個省份近百座城市,西北地區是“重頭戲”。與此同時,易俗社還走出國門,在世界舞台唱響秦腔……

上一頁3/5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