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名伶憶秦娥上舞蹈舞台,舞劇《主角》將迎首演
2025-04-02 17:10:31北京日報客戶端
近日,改編自作家陳彥獲茅盾文學獎同名小說的舞劇《主角》在北京舞蹈學院完成了全要素排演。裝扮得當的秦腔名伶憶秦娥站上舞蹈舞台,她的浮沉人生也鋪展出近半個世紀的時代變遷,譜寫出一場充滿悲情與力量的命運交響。
舞劇《主角》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製作、北京歌劇舞劇院製作演出。麵對原著近78萬字的鴻篇巨製,該劇編劇羅懷臻刪繁就簡,將原著凝練為1萬字左右的劇本,保留了小說中人物最具戲劇性的命運節點:憶秦娥從放羊娃到秦腔名伶的蛻變、藝術團體在時代浪潮中的沉浮、個體命運與曆史洪流的碰撞,將文學作品轉化到舞台之上。
從排演現場可以發現,舞劇《主角》導演王玫摒棄了繁複的敘事技巧,用極簡的肢體語言,在寫意與寫實之間構建戲劇張力。該劇用三段雙人舞描繪憶秦娥的心境變化。在浪潮般的水袖舞中,憶秦娥與初戀封瀟瀟全程沒有肢體接觸,彰顯著二人的克製與遺憾;她與劉紅兵的短暫婚姻,則通過激烈的身體掙紮與不合時宜的掌聲呈現,展現出這段感情的糾葛與無奈;憶秦娥與畫家石懷玉在光影斑駁的畫框間相遇,激烈與柔弱對撞的舞蹈語彙,將畫家的藝術狂想與憶秦娥的傳統堅守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音樂方麵,該劇作曲趙博采用影視化的敘事手法,用功能性音樂來驅動情感流動。趙博還在創作中大膽引入噪音,將日常聲響升華為音樂語言,在他看來,“隻要能發聲的物體,都是樂器。”舞台上,鼓風機的轟鳴與群演的竊竊私語交織成流言蜚語的聲場,老式收音機的電流雜音轉化為角色內心的絞痛,讓觀眾在噪聲環境中與角色共感情緒的焦慮與掙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