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融創新,讓京劇煥發時代光彩(藝海觀瀾)
京劇的誕生源於交流、融合,順應了當時人們的審美需求。曆代名家對藝術風格和展現手段的獨特創新,也受到廣大觀眾和同行認可,形成了不同流派。京劇在發展中始終保持這種海納百川、與時俱進的品質。
最近,我攜新編曆史京劇《陽明悟道》赴京參加“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心”——新時代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貴州京劇院地處陽明心學誕生地貴陽市,多年來聚力打造主題作品,以京劇藝術重現王陽明“龍場悟道”這一曆史故事。我憑借在《陽明悟道》中飾演王陽明,先後獲得梅花獎和白玉蘭獎,兩年三次進京演出,在與觀眾的熱情互動中受到鼓舞。
回首來路,是戲曲滋潤了我的藝術人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代價值的領悟和挖掘讓我不斷走向新的起點。
1976年,我出生在河南開封。這裏是中國戲曲之鄉,是出了名的“戲窩子”,京劇、豫劇、梆子等劇種百花齊放。父母是京劇票友,家裏經常有票友相聚,吹拉彈唱,好不熱鬧。我從小耳濡目染,就喜歡上了京劇。母親看到中國戲曲學院附中京劇表演專業麵向河南省招收定向生,便興衝衝地問我要不要報考。聽說考上就可以上台表演京劇,我決意備考。此後的一年中,我跟隨同為票友的大伯學身法、練唱功,大伯成了我走上京劇道路的啟蒙老師。最終,我如願考入了中國戲曲學院附中。
畢業後,我被分配到河南省京劇院工作。當時京劇市場不景氣,身邊的同學、朋友紛紛放棄京劇。微薄的收入,讓我也生出放棄的念頭,但想到7年的學戲生涯,我又心有不甘。無論如何,隻要能演戲就覺得很滿足。2001年、2002年,我接連兩次獲得河南省戲劇大賽金獎,這讓我堅定了踏踏實實唱一輩子戲的決心。2005年,我參加了第五屆CCTV青年京劇演員大賽,也正是這次比賽,讓我結識了關(肅霜)派傳人、貴州京劇院院長侯丹梅。在侯丹梅院長的邀請下,我來到貴州。之後的18年,貴州京劇院連續推出《布依女人》《打金磚》《魚玄機》《黔人李端棻》《錦繡女兒》等多部大戲,我在其中多次擔任主演,通過“事上磨練”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和藝術修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