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化探索為戲曲傳承提供新思路(3)
2024-07-24 09:58:01光明網
另一種形式則不再以傳統劇目為依托,而是另起爐灶,以青春化創作觀念進行劇本編寫和舞台排演,展現年輕創作群體的藝術才思和個性表達。如在昆曲領域受到肯定的原創劇目《春江花月夜》《浮生六記》,雖未直接冠以青春版的名稱,但在創作立意和審美形態上都完全符合戲曲青春化的觀念。青春版贛劇《紅樓夢》、越劇《甄嬛傳》《新龍門客棧》等也都延續了這一思路,取得了不錯的社會反響。
還有一種形式是青年創作群體的實驗探索,如青春版實驗川劇《離恨天·審》等。不過,這類作品尚處於萌芽階段,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戲曲進行青春化探索是時代提出的必然要求。隨著媒介技術迭代,構築新的媒介景觀、社會景觀與文化景觀,已然成為文化發展的大趨勢。青春化是戲曲人為適應時代發展進行自我變革和調適時,經過長期積累摸索出的一條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這種戲曲人的自我探索,與近些年經濟發展促成的傳統文化複興的大趨勢合流,也從另一個角度促使戲曲成為流行文化創新的素材庫。
因此,以戲曲為對象的跨界融合興起,多種角度、多種樣態、多種模式的創新層出不窮,在直播、戲歌、說唱、視聽節目、沉浸式劇場、全息式劇場等領域,都能看到戲曲元素,傳統戲曲儼然成為“新國風”的標識之一。
戲曲的青春化探索走過20年,成為戲曲創作與傳播的有效手段,在藝術形態和美學觀念上已經邁向成熟。這種由現象內化為觀念並逐步演進為一種創作模式的成熟經驗,為在現代化進程中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新的參考範式。
《光明日報》(2024年07月24日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