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宮廷計》: 核是莎劇,魂是秦腔(2)

2024-01-09 13:49:26中國文化報

《宮廷計》由陳淑玲、劉戈兵進行改編,郭本龍、趙曉博、郭鵬作曲,劉偉執導,青年演員劉卓琳飾演信弭。值得一提的是,該劇編劇、導演、音樂、舞美及演職人員全部來自三意社業務團隊。在創排的過程中,業務人員尤其是青年藝術人才的創作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升,為百年三意社秦腔藝術的傳承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傳承發展中展現創新精神

秦腔,作為生發於華夏大地,融入西北人血脈的“藝術DNA”,在千百年的發展曆程中,從未中斷過融合和汲取的探索。“《宮廷計》這個戲很新穎,具有衝擊力。劇中本體與心魔的雙重人格之間‘破’得很巧、很妙,還可以步子再大一些。”西安音樂學院教授仵埂說。

西安三意社,原名“長慶班”,演藝活動始於1895年,1921年正式更名為“三意社”。近年來,三意社在西安市委、市政府,曲江管委會及西安演藝集團的領導下,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宗旨,打造了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秦腔優秀劇目。比如,《陝北往事》榮獲第九屆陝西省藝術節“優秀劇目獎”、陝西省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劇目獎,2023年新編曆史劇《無字碑》入選國家藝術基金及陝西省重大題材創作項目。

世界文學巨擘莎士比亞的作品,在世紀長河中被不斷改編成各種藝術形式。半個世紀以來的中國舞台之上,用傳統戲曲形式呈現莎翁的各種創作作品,也並不罕見。在秦腔領域,西安三意社在2021年就有過“試水之舉”。當年,三意社推出秦腔折子戲《哈姆雷特》,亮相中國秦腔優秀劇目會演,受到行內專家和觀眾的廣泛好評。

“創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走出舒適圈,要敢於穿著‘防彈背心’創新。”戲劇評論家丁科民表示,不論這個戲會走多遠,它都將是秦腔曆史上一個裏程碑式的事件。

“秦腔是中國戲曲藝術中的‘活化石’,用這樣一種藝術形式,去展現世界文學史中最偉大的著作之一,是非常有挑戰的嚐試。我們希望追求‘核是莎劇、魂是秦腔’的藝術境界,在遵循秦腔本體的基礎上,以開放、靈動的舞台形式、敘事架構為觀眾奉獻一台中西合璧的經典大戲。”三意社社長侯紅琴表示,接下來,將充分吸收專家的意見和建議,以精益求精的藝術追求不斷提升和完善,努力將該劇打造成高質量的精品劇目,呈現給更多觀眾。

本報駐陝西記者  秦  毅  文/圖

上一頁2/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