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非遺與鄉村振興產生“化學反應”(2)

2023-11-27 10:41:11中國文化報

截至目前,平邑縣今年已舉辦非遺主題展銷活動超30場次,帶動旅遊消費約260萬元。在縣裏日常舉辦的街舞大賽、廣場藝術節、惠民消費季等活動現場,都有非遺項目的相關展示活動。一些村民還自發組織起來,在平邑縣文化和旅遊局指導下,擔任文化旅遊活動的“非遺宣講員”。

植根鄉村的非遺怎樣獲得持久生命力?單有市場需求不夠,還得有一群真正熱愛非遺的傳承人和傳播者。

如今,平邑縣有縣級及以上非遺項目100個、傳承人53人。在傳承人背後,當地還有數以萬計的非遺愛好者、消費者、誌願者。

在水浥田園綜合體非遺文創街區,草編傳承人李自亮已經成為小有名氣的“景區駐點展示員”。多年來,他跟平邑縣多家景區合作,培養120多位鄉村手藝人到景區展演,並售賣自己製作的產品。李自亮說,其公司的產品每年在景區的銷售額超過30萬元,這是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團隊成員雖然來自鄉村,但學會草編手藝之後,他們已然變成非遺技藝最熱心的傳承人。

沂蒙挑花、仲原烙畫葫蘆、蒙山桃木雕刻……平邑縣越來越多的非遺項目重回民眾視線,成為鄉村群眾增收致富的好幫手。

在山東暖暖艾中藥材進出口有限公司的非遺工坊,40畝艾製品生產基地、2000畝野生艾草種植基地是周邊群眾“新的田野”。該公司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非遺工坊打造產品研發、生產加工、艾灸養生等全產業鏈,帶動周邊的豐陽鎮西峨莊村等7個村的132個農戶就業,人均每月增收1000元。

為實現非遺產業高質量發展,平邑縣成立非遺保護協會,進一步研究鄉村非遺產業的發展現狀,吸納各界人士參與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以往,進入冬季的平邑縣鄉村,群眾多聚在一起打牌聊天。現在,很多村莊通過發展非遺產業,讓村民足不出戶就能實現就業。

上一頁2/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