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格物·求真”——博物學視角下的嶺南繪畫

2023-02-09 10:05:04中國文化報

 “格物·求真”——博物學視角下的嶺南繪畫

可愛花(紙本水彩)張瑞麟

 “格物·求真”——博物學視角下的嶺南繪畫

遊魚逐落花(紙本設色)居廉

近日,由廣州藝術博物院、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和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華南國家植物園聯合主辦的“格物·求真——博物學視角下的嶺南繪畫”展覽正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展覽首次從博物學角度介入嶺南繪畫史,時間跨越幾個世紀,既有中西文化的碰撞,也有藝術與科學的交織,是一次藝術與科學的跨界合作。展覽旨在探討博物學對嶺南地區近現代美術史產生的影響,用圖像展示中西方視覺文化交流,同時啟發廣大觀眾關注身邊的自然物種和生態環境並進行一些博物實踐。因此,本次展覽的策劃盡可能兼顧學術性與科普性、全球化與在地化,讓曆史與當下連結、藝術與現實互動。

博物學在嶺南繪畫史上產生了何種影響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帶著這個問題,筆者基於工作中對館藏作品的梳理與思考,第一次嚐試從博物學角度講述十八、十九世紀以來的嶺南繪畫的故事,並希望在展覽過程中繼續交流思考,形成“展前研究——展覽視覺呈現——展後研究”的閉環。

展覽框架:兩條線索、四個單元

第一條線索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第二條線索是藝術科學互惠共進。循著這兩條線索,展覽分為4個單元。第一單元“圖像采集,西方博物學家的行囊”是講述西方博物學進入中國的故事。十八、十九世紀,廣州是西方博物學家進行物種采集的重要場所。他們雇傭了一批本地畫家在其指導下繪製博物畫。廣州外銷畫家比較被動地接受了西方觀察方法、繪畫技法的影響,成為中國最早接觸西方博物學和水彩畫技法的人群之一。第二單元“相看東西:本土學者的博物繪畫實驗”從文人的身份視角切入,選取了黃士陵和蔡守的作品。在受到西方文化衝擊之後,本土學者的文人身份發生了變化,成為對西方博物學知識有一定認識的新文人,因此在藝術上也相應地改變了對自然的觀察和認知,中西技法的交融顯而易見。第三單元“寫生一脈:從十香園開始的傳承與革新”注重梳理嶺南畫脈,“寫生”是藝術創作方法,也是教學的核心,更是藝術革命的手段。本單元展出了居巢、居廉、伍德彝、容祖椿、高劍父等人的作品,以及一批日本博物學古籍,以此將嶺南繪畫受西方博物學和日本博物學影響的兩條路徑呈現出來。第四單元“草木繪真:近百年華南植物科學畫”將目光轉向科學界,從“格物致知”到“求真實證”,博物畫中的一部分演變成了植物科學畫,藝術為科學添磚加瓦。這是首次在美術館較為完整地呈現創始於1929年的華南植物園的植物科學畫麵貌。這些畫作是藝術與科學的結晶,見證並參與了中國植物學科的創建和發展。

上一頁1/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