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 南海之舟 絲路逐浪(3)

2022-12-30 10:16:52人民日報海外版

早在漢代,中國先民就在南海航行,並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發現了南海諸島。東漢楊孚《異物誌》中記載“漲海崎頭,水淺而多磁石”。其中的“漲海”,便是中國古人對南海的最早命名。

海南漁民世世代代在南海島礁生產活動,他們多根據島礁的地貌、氣候、水文、海產、大小、傳說等地理特征賦予它們形象化的名稱。《更路簿》中有大量根據形狀命名的島礁,西沙群島中的華光礁、玉琢礁、浪花礁形似一個個籮筐,又因它們距離較近,潭門漁民分別將它們稱為“大筐”“二筐”“三筐”。

1974年,考古學家在甘泉島西北側發現唐宋居住遺址,發掘出土了大量唐宋時期的陶瓷器和鐵刀、鐵錐等生產工具以及人們食用後廢棄的鳥骨和螺殼。南海博物館複原了唐宋時期人們在甘泉島上生產生活的場景。清末廣東水師提督李準巡海時發現島上有淡水井,井水甘甜可用,即稱“已得淡水,食之甚甜”,甘泉島因此得名。

上世紀70年代,考古學家還在西沙群島的永興島、趙述島、南島、北島等9座小島上發現了多座珊瑚石小廟的遺址和遺跡,廟裏供奉的是108兄弟公。展廳裏模擬了考古發現的兄弟公廟:小廟由珊瑚石壘成,廟前放置著木雕香爐燭台,神龕旁貼有敬神祈福的對聯。

相傳,明代海南沿海一帶海盜橫行,風狂浪險,108名武藝高強的漁民結拜為兄弟,共同對抗海盜、抵禦天災。一天,他們遭遇了罕見的大台風,全部失蹤,魂歸大海。後來,108兄弟頻頻顯靈拯救在海上遇險的漁民。鄉親們為感激他們的恩德,建祠立牌紀念、祭拜108兄弟公。這個祭海習俗從明代沿襲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

南海博物館館長辛禮學說,“108兄弟公崇拜”是南海諸島獨有的信仰,海南瓊海、文昌等地的漁民每逢過節和出海前,都要祭拜108兄弟公,通過古老神秘的儀式為遠航者祈福,保佑出海漁船平安歸航。2009年,祭祀兄弟公出海儀式入選第三批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上一頁3/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