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 南海之舟 絲路逐浪(4)

2022-12-30 10:16:52人民日報海外版

合作

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交流平台

鯨是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哺乳動物,形似魚卻非魚,在日常生活中難得一見。2020年4月,海南北部澄邁縣橋頭鎮岸邊擱淺了一頭體長近13米的鯷鯨。南海博物館經多方溝通,取回皮膚和骨骼製成剝製標本和骨骼標本,策劃製作了“南海鯨靈——館藏鯨類標本展”,目前已開放一年有餘,成為最吸睛的原創展覽之一。

據介紹,建館以來,南海博物館共舉辦展覽30個。目前館內包含2個基本陳列“南海人文曆史陳列”“南海自然生態陳列”,還有“八百年守候——西沙華光礁Ⅰ號沉船特展”“探海尋蹤——中國水下考古與南海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做海——南海漁家文化展(海南)”“源同流異—館藏清代外銷藝術品展”等5個專題展覽。其中,“南海人文曆史陳列”獲得第十六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近年來,南海博物館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在考古發掘、文物保護、人才培養方麵相互借力,打造研究型博物館,組建出水陶瓷器基因庫,創建出水文物保護修複重點實驗室。

章佩嵐說,建館之初就設立了“文物保護與修複中心暨南海出水文物保存保護和修複中心”,目前已修複42件出水金屬文物、40件出水陶瓷器,延緩了文物本體壽命,構建了安全、穩定、潔淨的文物保存環境,還與多家單位合作完成了51件陶瓷文物、18件金屬文物、5件館藏紙質文物和5件館藏化石標本的保護修複工作。

為打造“活態”博物館,2019年12月,南海博物館與南海夢之旅郵輪公司進行文旅深度融合,推出全國首家“海上流動博物館”。“美麗富饒的南海”“南海識貝——南海海洋貝類專題展”“南海鯨靈——館藏鯨類標本展”等原創展覽走進了學校、軍營、鄉村、社區。

目前,南海博物館共開展了563場社會教育活動,研學活動足跡已覆蓋海口、三亞、儋州、瓊海、澄邁、五指山、昌江等7個市縣。

辛禮學說,建設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是海南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舉措,旨在展示南海人文曆史和自然生態,保護南海文化遺產,促進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文化交流。未來,南海博物館在對外交流上將做更多探索與創新,努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上一頁4/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