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數融時代博物館“進階”,更新思維比擁抱技術重要(2)

2022-11-23 10:22:23文彙報

與此同時,業內越來越認同,缺乏雲展覽的博物館是不完整的。眼下,不僅幾乎所有的重量級實體展都已“上雲”,專為虛擬世界而生的雲展覽還在生成一套獨屬於自身的“語法”,促使“雲策展”成為大勢所趨。

去年,浙江省博物館推出的“麗人行——中國古代女性圖像雲展覽”,以對“雲展覽”概念的拓展而“出圈”。彙集32家博物館千餘件作品的這個展覽,完成在物理空間內不可能達成的“相聚”之餘,更努力創造基於新媒體的策展、觀展模式,打通雲策展、觀眾調研、線上互動等環節。中國絲綢博物館今年發起的“SROM絲綢之路雲上策展大賽”,更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這個大賽以中國絲綢之路數字博物館這一集“數字藏品”“數字展覽”“數字知識”“雲上策展”等功能於一體的共享平台作為載體,邀請人們自主選擇國內外40餘家絲綢之路聯盟博物館的珍貴數字藏品,形成雲端展示方案,完成從搭建場館、挑選展具到布置展台、渲染展示環境等一係列“雲策展”流程。最終的獲獎策展作品如《凝視東方:從另一個視角看絲路》《四時輪轉:外輸內融的絲路食器之道》,拓寬著人們對於絲綢之路的認知視野,也探索著博物館數字合作的全新模式。

層出不窮的高能技術,對於博物館的賦能可謂日新月異。諸如透明OLED、實景三維技術等一連串新技術前段時間於第九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上的亮相,無不給作為博物館未來的文化供給帶來無邊想象。

1807343331.jpg

麵對未來心中有“數”,博物館的數字化轉型方能突破固有思維

數字技術應用於博物館,不是目的,而是傳播、利用的手段。如何拿來,怎樣借力,業內應有審慎的判斷與主動的思考。數字化浪潮來襲,其實更多地是在衝擊博物館的某些固有思維。而當麵對未來,心中有“數”方能致遠。

上一頁2/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