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走進“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展” 縱覽考古成就(4)

2022-10-18 10:10:37人民日報海外版

展現大國氣象

海內六合,秦漢一統。秦漢以來形成的大一統封建帝國格局延續了2000餘年,多民族文化的碰撞交融,彙成波瀾壯闊的史詩。在展覽第四單元“揭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秦漢及以後考古發現”,一件件文物生動展現了各個時代的大國氣象。

陝西秦始皇陵兵馬俑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威武雄壯的陶俑軍陣,再現了秦統一六國的磅礴氣勢。秦陵兵馬俑1號坑出土的高級鎧甲軍吏俑,身著彩色魚鱗甲,雙手作拄劍狀,前胸、後背及雙肩各有8朵彩色花結,麵龐為長方形,兩頰各有一撮濃須,長髯瀟灑,體格健碩,昂首挺胸,表現出指揮若定的大將風度。高級軍吏俑在兵馬俑坑中出土較少,對於研究秦人軍陣排列製度有重要意義。

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墓是漢代考古的重大發現,墓中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充分反映了西漢時期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以及當時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滿城漢墓出土的錯金博山爐,爐座飾透雕三龍出水的形象,爐盤上部和爐蓋鑄出高低起伏、挺拔峻峭的山巒,神獸、人物出沒其間,組成秀麗的自然山景和生動的狩獵場麵。爐身和盤座分別鑄成後用鐵釘鉚合,通體飾錯金卷雲紋,紋飾流暢自然。博山爐是用於室內熏香的器具。錯金博山爐的爐蓋因山勢鏤孔,香料點燃後,煙霧從鏤孔處嫋嫋升騰,產生仙境氤氳、群獸靈動的效果。此爐彙合仙山、大海、神龍、異獸等多種元素,不僅反映出漢代人的信仰體係,也體現了大漢王朝“包舉宇內,囊括四海”的氣度。

唐代三彩人麵鎮墓獸色彩斑斕、栩栩如生,吸引了記者的目光。鎮墓獸頭上有角,身側有雙翼,獸首表情凶猛,獸身呈坐狀,為唐代鎮墓獸的典型形象。這件三彩鎮墓獸出土於河南洛陽龍門安菩夫婦墓中。安菩為粟特人,隨父歸順大唐,因驍勇善戰、保衛邊疆,被封為五品京官和定遠將軍,墓誌上刻有“大唐定遠將軍安君誌”。安菩生於西域,卒於長安,葬於洛陽,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他的故事是大唐開放包容的縮影,也從側麵反映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曆程。

百年考古,碩果累累。考古科學發現在中華大地上翻開的一頁頁曆史華章,帶給我們自信的底氣和前行的力量。

上一頁4/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