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走進“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展” 縱覽考古成就(3)

2022-10-18 10:10:37人民日報海外版

展覽第三單元名為“展現三代王國文明——夏商周考古發現”。夏商周三代是中華文明初步定型的時期。偃師二裏頭、鄭州商城、偃師商城、安陽殷墟、周原遺址、豐鎬都城遺址以及眾多東周列國遺址遺存的發現,彰顯了夏商周璀璨的青銅文明和禮樂製度等。

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司母辛觥,江西吉安新幹大洋洲遺址出土的虎耳虎形扁足青銅鼎,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戴金麵罩青銅人頭像……這些同屬於商代的文物,展現出不同地區青銅文化的特色。司母辛觥造型雄奇,前部為立獸,後部為鳥形。獸頭上雙角自然卷曲,中脊至尾為卷龍形,獸尾飾弓形鋬。器身布滿盤繞回旋的龍蛇紋、鳥紋,增添了瑰麗神秘之感。器蓋與器身內均有“司母辛”銘文,“司”是祭祀(一說為王後),“母”指的是母後婦好,“辛”為其廟號。司母辛觥是商王武丁的子輩為其母婦好所做的祭器,對於研究商晚期青銅鑄造、禮儀製度、王室傳承等具有重要價值。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播放的《東方紅》樂曲就是由這套青銅編鍾演奏的。”丁君妍介紹,195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信陽長台關1號楚墓(現屬城陽城址保護區)中第一次發現完整的先秦時期青銅編鍾。這套編鍾共有13件,尺寸、重量依次遞減,造型莊重古樸,紋飾精致細密。令人驚歎的是,它們雖已埋藏於地下2000多年,卻十分完好,就連細小的腐蝕鏽片也找不到。研究發現,這套編鍾的音調和現在的國際音標接近,可以演奏現代音樂作品。此外,還具有“一鍾雙音”的功能,敲擊鍾體正鼓部和側鼓部會發出不同的音。專家用這套編鍾敲奏了一曲《東方紅》並錄下音。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由這古老樂器演奏的《東方紅》便隨著衛星響徹太空。

上一頁3/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