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大風刮來的世界遺產(7)
2022-09-14 11:45:37中國國家地理
自肥性:黃土鬆散利於毛細作用吸取養分,簡單說就像一塊多孔的海綿吸水性超強。它能使蘊藏在深層土壤中的無機物質上升到頂層,為農作物所攝取。此外每年刮的季風,都會送來新的黃土落在大地上。這種“自我加肥”,基本不用擔心養分耗盡無法繼續耕種的問題。
就這樣,黃土高原解決了人們的溫飽問題,文明就能得以延續發展,成為了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如何保衛黃土高原?
從仰韶文化算起,黃土高原滋養了華夏民族七千年。近代隨著人口增多,風沙侵襲,水土流失加劇,黃土高原脆弱的生態係統麵臨著空前的壓力。
航拍黃土高坡水土流失
修建梯田,成為了科學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方法。栽種在黃土高原上的旱作梯田,與南方水汽充沛的梯田決然不同。它既是農田,也是高效的水土保護工程。
甘肅天水旱作梯田
早期黃土高原風蝕沙漠化嚴重,主要分布在寧夏、內蒙古以及陝北長城沿線一帶。為了固定流沙,這包括鋪設草方格、利用地形物設置屏障等,是防治沙漠化的成功經驗。
寧夏中衛治理沙漠--麥草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