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照見天地心——中國書房的意與象”展覽印象(3)

2022-08-31 10:31:40光明日報

與君王的以國為家相比,誌士仁人的愛國更令人感佩。

展廳中,文天祥的一封信劄頗具代表性。這件《文天祥行書上宏齋帖卷》是文天祥在30歲時,寫信向包宏齋晉升道賀。信中表達了對時政的憂憤,對包宏齋的“忠忱愛國”“憤世疾邪”表示景慕,認為包氏被重用是國家之幸。信裏敘述了在江西剿寇等政事,提出“無政事,何以立國”,體現出儒家士大夫對國家憂難的關切和愛國忠心。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宋代範仲淹《嶽陽樓記》中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境界及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為後世曆代所推崇。展覽選用了明代著名書畫家陳淳寫的《行書嶽陽樓記卷》。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

其身,是世代誌士仁人的理想和目標。

天地為廬心靈寄所

書房是文人心靈寄托之所。“書房不僅是看書、寫作、藏書的空間,裏麵還蘊含著情懷和傳承。”王子林說。

徜徉於展覽的第三部分“結契霜雪”,時時可見鬆竹梅的身影。鬆,經冬不凋;竹,清高有節;梅,淩寒傲雪。作為書房三友,它們是文人氣質和精神的象征。

展廳拐角處有一對紫檀嵌玻璃鬆竹梅插屏。劉國梁介紹,它們原先是放在乾隆花園三友軒中的。三友軒內不僅大量使用鬆竹梅作為室內裝修的裝飾題材,其室內陳設的家具也多呈現鬆竹梅元素,此對插屏亦可見其中意趣。

梅花自古便是文人反複吟詠、描繪的對象,以之暗喻孤傲、堅貞、廉潔、誠信的品質而有所寄托,所以不同時代的雅士文人對其倍加青睞。明代陳繼儒尤愛梅花,寫詩作畫,寄意其間,樂此不疲。展廳裏的《梅花圖軸》上,老幹虯曲,新梅自盛,細草之間散落花瓣,用筆簡潔,構圖明快,是其代表佳作。

上一頁3/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