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影永留傳——海寧皮影戲三代人的守望(8)
2022-08-12 10:19:18新華每日電訊
越是厚重的文化,越不可急功近利。徐蘆燕明白,慢下來才能更快。
“頭兩個月我連一張牛皮都沒摸到,一天8小時就是練習最基本的勾線。”對待千年瑰寶,她始終保持敬畏之心,線條畫流暢了,她才“允許”自己臨摹原稿。
在徐蘆燕眼中,像“爺爺”一樣的師父王錢鬆話不多,卻以身作則影響著她的從藝之路。每天早上8點,徐蘆燕到師父家裏時,老人已經坐在桌前畫了兩個小時了。“師父身上有老一輩人對待傳統藝術的執著與專注,我隻有更努力才能無愧於傳承。”
所幸自小學習國畫的她本就喜歡美術,職業就是愛好,徐蘆燕覺得自己實在幸運。一畫起皮影,她就入了迷,常常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連吃飯都忘記。
兩年過後,徐蘆燕已經掌握了起稿、選皮、過稿、剪形、清洗、晾幹、勾墨、上色、縫接等一整套皮影製作流程。12年來,她製作的影偶上千套,仍然覺得最滿意的作品是下一件。
怎麼才能畫好一個影偶?徐蘆燕的答案是,要走進他的內心,跟他“交朋友”。“人物出自什麼劇目,有什麼故事,屬於哪個朝代……不了解透徹畫出來是沒有神韻的。”
而作畫的過程,在徐蘆燕看來則是一次解構和重組。“這組花紋從哪裏起筆,哪幾個圖形是一組的?拆分到最後是一條條粗細變化的線條,合在一起又要有渾然一體的和諧感。”
為了讓海寧皮影“一手、一眼、五分臉”的側麵像“活”起來,她從未停止鑽研。
“我研究了海寧傳統戲影偶的衣著圖案,發現宋、元、明、清的服飾都出現過。”一個想法湧上她心頭:如果皮影戲是隨著時代變化不斷演進的,那現代元素是否也能和皮影結合?
說幹就幹,徐蘆燕嚐試將卡通形象、現代圖形融入設計,還把靜態影偶做成工藝品。“我們的皮影線條細膩,經得起端詳,但最重要的是要有光,透光才能讓晶瑩的色彩流轉。”她跑了幾十家廣告公司,才定製出5厘米厚的便攜燈箱,實現了海寧皮影裝裱形式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