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燈影永留傳——海寧皮影戲三代人的守望(7)

2022-08-12 10:19:18新華每日電訊

“總算沒有讓父親失望。”看著劇團一步步走上正軌,沈鳳娟感到欣慰,“我也快60歲了,等劇團的運營再完善些,找到接班人,我也能安心‘退休’了。”

“快了,快了。”她笑著說。

播撒:勾妙影,點龍睛,以心畫心融彙古今

纖細筆觸勾出上揚的眼角,五彩墨水繪出飄動的裙裾,徐蘆燕筆下眉目含笑的華服女子逐漸“蘇醒”。

“誰畫的皮影像誰,都是作者性格的投影。”她說。

1987年出生的徐蘆燕是海寧市皮影戲影偶道具製作最年輕的傳承人之一。她繪製的影偶筆觸細膩、線條靈動,青紅黑黃原色平塗出南宋意韻,讓“少雕鏤,重彩繪”的海寧“皮人”充滿人情味。

2017年,徐蘆燕為海寧皮影藝術團的新劇目《過猴林》製作道具。那是她第一次獨自為一整部戲獨立設計製作所有影偶,可謂難度高、工期短、任務重。

“總共四隻猴子,一個人物,每組五根竹竿,外加一套背景。從起稿到縫製,每個環節我都親力親為,再根據排練效果修改,做了整整兩個多月。”雖然“削竹簽削得滿手是傷”,但完工那一刻,徐蘆燕心裏成就感滿溢。

帶著這套皮影,徐蘆燕和劇團藝人們一同亮相“台灣·浙江文化節”。布景、配樂、演出她都全程參與,當看到自己製作的“皮人”在銀幕上活靈活現,傳統藝術的魅力再次“直擊靈魂”。

“這輩子我和皮影製作是分不開了。”她想。

說起和皮影戲的邂逅,徐蘆燕稱之為“美麗的緣分”。

2010年,大學動畫專業畢業的徐蘆燕被海寧市文化館“皮影戲道具製作”工作招募。“上班第一天,我去看海寧皮影藝術團排練《鬧龍宮》,竟然不知不覺看了一下午。”

這一眼,便再沒有挪開視線。

最初兩年,她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王錢鬆家“全職”學習皮影戲影偶製作工藝。師父那隻裝著上千個傳統戲影偶的老戲箱,就是徐蘆燕臨摹、複製的無窮寶藏,“老皮影細看每一條發絲都是張開的,線條粗細有度,不需舞動便像活了一般。”

上一頁7/10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