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燈影永留傳——海寧皮影戲三代人的守望(6)

2022-08-12 10:19:18新華每日電訊

戲好看,觀眾才多,收入才能增加,藝人們才可以花更多心思創作出更好的劇目。經商多年的沈鳳娟深諳這條良性循環之路。

創作新劇便成了劇團工作的一大重點。“一方麵我們按照現代觀影習慣,將老戲裏‘光說不練’的部分精簡,由兩三個小時調整到15分鍾左右;一方麵是根據時下熱點,創作‘接地氣’的短劇。”沈鳳娟說。

腳本撰寫、影偶設計、配樂道白、排練演出……新劇創作的每一步沈鳳娟都嚴格把關。“皮影戲傳承考驗的是文藝工作者的品行和良心。不論大戲小戲,我們的創作流程都一樣。”

“是真心投入還是敷衍了事一看便知。”沈鳳娟說,“我們做皮影戲一定要對得起觀眾。”

伴隨著一部部新戲從無到有,沈鳳娟的成就感和激動心情溢於言表。在她看來,將傳統文化與教育科普結合也是新時代皮影戲的社會責任。談起劇團的原創劇目,她打開了話匣子。“普法皮影戲《小虎遇上民法典》,倡導廉政的《清官許汝霖》,傳承紅色基因的《三個小紅軍》,宣傳環保的《垃圾巧分類》……我們的家底至少有三四十部。”

如何協調創新和傳承,沈鳳娟心裏有一杆秤。“父親創建劇團的初衷,就是讓傳統劇目在新時代得以延續、發光,這點我們一直在堅守。”

多年來,劇團編創、排練傳統劇目幾十部,每年還要繼續複排錄製10部老戲。南關廂皮影戲演藝中心內陳列的一張張獎狀記錄著成果,代表作《鬧龍宮》《水漫金山》《雞鬥》等屢次在國內外各項比賽中斬獲大獎。

劇團成立18載,一批傳承者也從學徒變為獨挑大梁的主演。目前的23名成員中,40歲以下的藝人占一半以上,其中還有“00”後。

這些年來,海寧“皮囡囡”在全國各地留下靚影,又一步步走出國門。2014年,劇團代表中國皮影戲赴伊朗參加“國際木偶皮影交流大會”,和來自60多個國家的藝術家進行了優秀劇目彙演。

上一頁6/10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