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燈影永留傳——海寧皮影戲三代人的守望(5)

2022-08-12 10:19:18新華每日電訊

在她的爭取下,嘉興梅灣街、桐鄉烏鎮景區、海寧鹽官景區、海寧中國皮革城等地的常駐劇場先後為皮影戲敞開大門,海寧南關廂曆史街區又為劇團免費提供了演藝中心場地,如今每年接待觀眾十幾萬人次。

“傳承皮影戲於我而言,最初是為了情懷,後來已經變成責任。”一開始,沈鳳娟對皮影戲“一竅不通”,她曾四處碰壁,但還是硬著頭皮帶領劇團走過青黃不接的艱難時期。

隨著演出安排日益增多,沈鳳娟又有了新愁。

海寧皮影又叫“五人忙”,顧名思義,一場戲至少要五個人才能演起來。劇團能挑大梁的藝人屈指可數,且年齡最小的郭誌英都已年過花甲。沒有新鮮血液注入,劇團還能走多遠?

“老藝人們是真心愛皮影,無論演出地點在哪,說走就走,從不推辭。”看著父親的老同事頻繁輾轉各地,沈鳳娟實在於心不忍。

她更不願看到的是,再有老藝人像她的父親一樣一身本領無人繼承,便帶著一肚子皮影戲離開人世。

擴充隊伍、尋找傳承人,迫在眉睫。

然而,演皮影戲終究不是能大富大貴的營生。這些年,看著一個個有天賦、有才能的年輕人因為熱愛皮影而來,又迫於生計壓力離開,沈鳳娟痛在心裏。她明白,如果劇團不能增收,任何人也無法僅靠每月一兩千元的收入堅持全職學藝,這是現實問題。

“但全職學藝演出是劇團招人的底線。我們劇團裝不下太多人,就更需要每個人都有傳承的誠心和‘一專多能’的覺悟。”對於年輕傳人的挑選,沈鳳娟不願妥協。

好在這些年劇團承接了政府每年百餘場的“送戲下鄉”“文化走親”巡演,陸續又有電影、電視拍攝上門尋求合作。劇團在皮影戲演出商業化的道路上摸索前行,逐漸由虧轉盈。

上一頁5/10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