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遇上科技“穿越”京味兒故事(6)
北京星光影視園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洋同樣對科技助力文化發展深有感觸。近年來,星光影視園加大了對XR(擴展現實)虛擬製作以及5G+超高清遠程製作等相關領域技術的建設和投入。陳洋介紹,以往如果團隊籌辦一場大型晚會或節目,搭建舞台和場景需要非常多的人力,現在通過虛擬製作技術,隻需要一塊屏幕加實時渲染,就可以實現許多想要的場景。“比如在演播室裏拍一個廣告,可以一會兒在北極,一會在沙漠,兩天時間就可以達到這個效果,要是拍實景,同樣的場景可能需要費時兩個月。”陳洋認為,這對於未來的影視製作具有顛覆性。
沙曉嵐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當今新時代,科技發展迅猛,北京很多技術手段在文化領域的應用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演藝科技,“除了我們熟知的燈光、音響、影像技術,還有人工智能、大數據算法推薦、雲計算、虛擬技術等全都在跨界應用於文化領域。當下科技助力文化發展的特點之一就是在同一應用場景的技術呈現選擇上多樣化。”此外,很多為文化賦能的科技手段更多呈現出了本土化,比如很多的核心技術、算法工具、硬件設備、操作程序等都是國內自主研發,所以在應用上更具針對性。與此同時,以往科技助力文化更偏內容創作和內容生產端(即錄製、拍攝、執行製作等),現在需要既滿足內容生產又要兼顧觀眾的體驗方式,滿足更高的沉浸體驗、更高效的實時內容輸出、更豐富的內容選擇等等。
科技加速迭代,文化企業數字化轉型
7月26日,《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2022)》公開了過去一年科技賦能文化的“成績單”,其中,文化科技型企業實現量質齊升。2021年1-11月,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科技”企業1105家,實現營業收入7760.5億元,占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的比重為51.7%,同比增長18.1%,拉動全市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增長9.4個百分點。同一時期,全市55家規模以上“專精特新”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61.3億元,同比增長22.6%。新增故宮博物院、完美世界等6家單體類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北京示範基地數量達到11家,居全國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