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文化遇上科技“穿越”京味兒故事(7)

2022-07-27 11:11:19新京報

多領域數字化轉型規劃與政策文件陸續出台,首都文化數字化戰略走深向實,文化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科技正在為文化產業迭代裝上“加速器”。

2020年,全市文化及相關產業實現增加值3770.2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0.5%,始終居於全國首位。2021年,北京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7563.8億元,在全國占比約15%;文化核心領域實現營業收入15848.3億元,占總收入比重達90%。最新公布的“2021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顯示,北京再次登上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綜合指數排名榜首,連續六年在該排名中保持第一。

在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數字藝術部主任張宜春看來,科技對文化的助力作用,首先是能夠提高文化和創意發展的效率,其次科技能把很多前數字時代的東西遷移到數字時代,此外,給人們創造了探索新空間領域的條件。

沙曉嵐告訴貝殼財經記者,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仍麵臨許多新挑戰,科技對文化建設支撐作用的潛力還沒有充分釋放,文化試圖借助科技手段展現的魅力還沒被深刻激發。北京星光影視園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洋認為,科技與文化的融合本身比較難,主要因為複合型人才比較少,“往往很多文化上有造詣的人科技基礎比較差,而技術人也不懂文化這方麵的需求。”同時,一些新科技應用到文化,前期的投入費用和試錯成本也非常高,這也拖慢了兩者融合的速度。

陳洋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從文化科技整個行業來看,小規模的公司比較多,各方麵應該對中小企業有更多的支持和鼓勵。

去年12月發布的《北京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報告(2020~2021)》指出,為有效促進科技支撐引領北京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相關扶持政策還有待落細落實,文化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還須提升,文化科技資源整合與品牌建設尚須加強,如何將疫情的“危”轉為“機”仍待破解。“十四五”時期,北京須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優化政策環境,強化文化產業鏈與科技創新鏈的高效銜接,努力打造文化科技融合品牌,助推全國文化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上一頁7/8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