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文化遇上科技“穿越”京味兒故事(5)

2022-07-27 11:11:19新京報

虛擬技術跨界,“織”繪中國結

以數字技術為引擎,北京持續在文旅、廣電、演藝、文博等領域推出一批極具特色的文化科技場景與優質產品。“故宮以東·城市盲盒”數字沉浸式體驗空間落地王府井;前門地區“北京坊”打造全球首個“5G+虛擬現實”智慧商圈;北京廣播電視台冬奧紀實8K超高清試驗頻道順利開播,成為全國首個8K電視頻道。

冬奧會閉幕式代表團旗幟和運動員入場環節,視效和虛擬設計團隊將“中國結”的概念玩出花樣,至今讓人印象深刻:無數紅線從鳥巢外圍飛躍而來,朝著舞台中心奔赴,宛如靈動的赤霞,以不同的軌跡向中國結集聚。

“這是我們的虛擬團隊利用UE4(虛幻引擎4)虛擬渲染技術,創造的一次視覺奇觀,通過高達40米的巨型中國結與空中的實體火炬緊緊環繞。此次設計運用了AR(增強現實技術),使得最終呈現的中國結模型在精度、材質紋理的細節以及實時渲染的體量方麵都史無前例。最終,中國結在傳統元素與科技創新的加持下,莊重古樸、活力動感、浪漫唯美。用科技“織”繪一個從未有過的中國結,讓世界為中國創意點讚。”北京冬奧會閉幕式導演沙曉嵐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與傳統文化的轉化結合,達到了震撼的演出效果,更實現了創意表達上的突破,通過技術打破時空的限製,讓意象化的傳統文化符號煥發新的活力,同時也吸引更多年齡層次關注到此次北京冬奧。

在沙曉嵐看來,科技為文化賦能,在文化演藝活動領域的作用非常明顯和重要。在文藝創作、演出設備、呈現方式、劇場建設等方麵都在鼓勵探索和融入科技思維和科技成果,以新技術、新應用創新舞台表現手段,拓展文化演藝活動的內容深度與表現邊界,實現線上線下雙向聯動,“可以說科技的進步為演藝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更為文化產業的未來增添生命力。”

上一頁5/8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