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文化遇上科技“穿越”京味兒故事(4)

2022-07-27 11:11:19新京報

張烈在幾十年的從業中也感受到了數字技術的巨大進步,“打個比方,以前我們可能隻能觸摸一個小小的電腦屏幕,現在我們可以有整麵牆的觸摸屏。”

數字技術對博物館的內容闡釋能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補充不能參觀的場景、不能觸摸的文物、不能詳盡的信息等。“比如現在的AR技術,能夠讓觀眾在觀察文物實物的同時,從透明屏幕或透明眼鏡中生成對文物的補充說明作為知識的拓展,影像和文物位置的擬合,就可以非常直觀和生動地傳達豐富的信息量。”

針對這一變化,張烈做了個比喻,如果以往的博物館更像是科學家在作報告的話,那現在的博物館就應該是科普作者在講故事。現在博物館應更多地站在觀眾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讓參觀者得到更深刻的理解、獲得更多的知識、擁有更好的體驗等。”

張烈提到,數字技術在和文化遺產結合的過程中,有三個重要的功能。一是可以將文化遺產盡量高保真地記錄和保存下來,這個數字孿生成果本身也應該是有價值的。“你無法預測未來數字和實體哪個更有價值,有時候複製品本身也有它的價值。”第二個功能是促進學術研究,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分析,可以總結或發現以往難以發現或被忽略的一些文化現象和規律。“以前發現一條規律可能是一位甚至幾位專家畢生學識的結晶,而現在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從大數據中非常快速地找到一些線索,從而發現新的故事和有趣的現象。”第三個功能是促進傳承和傳播,“不管是線上和線下,文化遺產要麵向公眾進行有效的傳播,通過數字科技手段可以大大加強文化傳播的深度和廣度,增強文化傳播的感染力,讓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及背後的精彩故事。”

上一頁4/8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