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文化遇上科技“穿越”京味兒故事(3)

2022-07-27 11:11:19新京報

沉浸式觀展,人在畫中遊

當你正盯著水墨光影版的《富春山居圖》出神時,突然間眼前就變換出了一幅植物版的畫卷。這是2019年北京世園會中國館的一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交互媒體藝術設計研究所所長張烈帶領的團隊,借助可通電玻璃技術,實現了本真性和虛幻性的完美融合。

這種融合也是古老文化遺產和現代科技碰撞的縮影,現在的博物館越來越不滿足於簡單的文物或藝術品陳列,張烈稱,“我們希望在博物館裏講故事,並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這個展項的重點是《富春山居圖》光影和植物藝術裝置都具有觀賞性,兩種狀態都是藝術品,這也是我們做這個創作的初衷。”

張烈一直致力於文化遺產和數字化的融合,北京世園會的中國館也是其幾十年職業生涯中最耗費心力的一次,從構思、設計到實施完成曆時4年。他希望世園會中國館作為中國展現給世界的一張名片,能夠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更好地傳遞出中國人的思想和精神。

世園會的主角是花花草草,走進中國館“天地人和”展廳,一個有趣的青銅雕塑乍一看是一個人屈膝種禾苗的情景,仔細觀察會發現是“藝”字。“在中國早期文明的代表殷商甲骨文中,已經出現了像果、木等許多與植物相關的文字,特別有意思的是這個“藝”字,是否告訴我們先人對藝術的認識最初也是從和植物的互動中獲得的?”張烈說。

要將這些曆史故事、情感更生動地講述出來,數字化可以幫助曆史敘事和藝術表達得到更深入化的呈現,張烈稱“不管是繪畫還是雕塑,能呈現的都隻是一個瞬間,而影像和互動可以把故事講得更深入、更生動。”

中國館一共設計了9幕,大多數都用到了數字技術,而最後兩幕更是一個完全沉浸式的呈現。從“祥和逸居”到“和而共生”,通過多維的、沉浸式的影像,觀眾仿佛成為了畫中人。繁花似錦、落英繽紛、綠樹成蔭、雪花漫天,在漫步中穿越傳統園林的四季變化。該場景是以圓明園為背景,借助數字光影的動靜變幻,營造園中的四季晴雨、夏花秋實。最終從古代到當代,穿越時空,鳥瞰中華大好河山,以典型案例展現中國一以貫之的生態文明思想和新中國生態治理方麵的重大成就。

上一頁3/8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