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從中華文明探源中汲取複興偉力(3)

2022-07-18 09:47:45光明日報

此次討論中,50多位來自考古學和曆史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相關領域的委員和專家,多學科、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地回答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基本圖景、內在機製以及各區域文明演進路徑等重大問題。

如何運用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化學、物理學等前沿學科的最新技術分析我國古代遺存,拓展我們對中國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認知?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山西省委主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複明認為,文明溯源應結合考古學證據和科學分析手段,從聚落和定居模式、農具和耕作方式、土地利用、曆法和節氣、種子馴化、野生動物馴化和家畜養殖等方麵,更加深入地揭示華夏文明的源頭、演進和空間擴散模式,這樣才更具說服力和國際影響力。

經過幾代學者的接續努力,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以新的科學手段進一步勾勒和描繪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壯闊圖景,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曆史學部主任王巍介紹了探源工程20年來的部分研究成果,項目組從良渚、陶寺、石峁等遺址的考古發現中,把進入文明社會的標準濃縮為三個方麵,即生產發展、人口增加出現城市;社會分工和社會分化不斷加劇,出現階級;權力不斷強化,出現王權和國家——以國家的出現作為進入文明社會的標誌。

不僅要“探源”,也要“觀流”。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文係教授李守奎提出,中華文明一經誕生,就具有了無比強大的生命力,我們重視中華文明的文化內核,也要重視其流傳的技術條件,“漢字研究是中華文明研究的一部分,迫切需要建立中國自己的漢字研究話語權和體係”。

從中華文明的源頭汲取前進的力量

上一頁3/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