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從中華文明探源中汲取複興偉力(4)

2022-07-18 09:47:45光明日報

100多年前,現代考古學在仰韶村落下“第一鏟”,中華先民在廣袤華夏大地上披荊斬棘走向文明舞台中央的雄壯曆程,越來越清晰地鋪展開來。

中華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中形成的開放體係。從曆史上的佛教東傳、“伊儒會通”,到近代以來的“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傳入中國,再到改革開放以來全方位對外開放,中華文明始終在兼收並蓄中曆久彌新。

哲學家馮友蘭在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文裏曾寫道:“蓋並世列強,雖新而不古;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惟我國家,亙古亙今,亦新亦舊,斯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也。”

李勇剛解釋道,所謂“亙古亙今,亦新亦舊”,就是說中華文明有變有常,新舊相續,既不是停滯,也不是斷裂,而是在變動不居中延續自身文明的主體性。從滿天星鬥,到月明星稀,“這個轉變本身,也反映了各地早期文化之間交往交流交融的加深,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包容吸納能力”。

從涓涓溪流,到江河彙流,各區域文明繁衍生息、相互影響、攜手前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曆史學部副主任王震中認為,我們對中華文明源頭階段的精神特質和發展形態的研究,對於闡明中國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蘊、獨特的精神標識,對於從文明源頭汲取文化自信之力量,對於當代文化建設,都是十分有益的。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為協商民主提供了豐沃的土壤。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表示,中華早期文明就有了先賢治國和協商民主的文明形態,這對於當下專門協商機構樹立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團結思維,對於文明競爭、製度競爭提供了根源性話語體係。

要讓世界讀懂中國,自己要先讀懂自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表示,“談文化自信,必須從文化自知開始”,了解中華文明的長度,是為了認識中華文明的高度,認識中華文明的寬度,才能真的理解中華文明的深度,把中華文明研究引向深入,走出盲目的疑古時代。

上一頁4/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