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老北京的背街小巷,有不少鮮為人知的趣聞(2)

2022-07-13 11:26:57

老北京的許多專業市場也往往設在胡同裏,而不是大街上。老北京的“砂鍋一條街”是廣安門附近的善果寺胡同,至少有9家在此經營。砂鍋是我國北方獨有的炊具,可用來煲湯燉肉,同時也是藥具,中草藥要用砂鍋熬煎才符合中醫醫道,療效也好。因此,砂鍋在當年需求量很大,在善果寺一帶(今宣武藝園西)形成砂鍋專賣街就很正常了。鏡子鋪最多的是舊日花市上四條胡同,有11家之多。花市上四條有8家販賣懷鏡和風鏡的店鋪,這條胡同算是眼鏡專業一條街了。據記載,“懷鏡,婦女胸襟所佩之鏡也,民國紀元前最盛,近則鮮有佩戴者。風鏡,大風時所戴之眼鏡也……”

打磨廠是北京的一條古老胡同,曾有“旅館一條街”之稱,其實它亦是販賣各種工藝品、木器板箱、生活用品的專業街。有趣的是,它還是買賣軍刀鋪的一條街,胡同內賣軍刀的就有14家之多。北京是除西藏、五台山之外,藏傳佛教寺院最多的城市,供佛用品需求量很大,以前在打磨廠內就有賣哈達的店鋪4家,購買者除本地人外,還有許多自內外蒙古來的信徒。

老北京的背街小巷,有不少鮮為人知的趣聞

打磨廠曾有旅館一條街之稱攝影:趙熔

前門外廊房頭條胡同、二條胡同、三條胡同,胡同不長,都是著名的商業街。經營錦匣、燈籠、玉石、珠寶的作坊和加工金銀首飾的銀樓很多,並形成規模。廊房三條是“死胡同”,卻是玉石作坊集中地。至於廊房四條,就是大柵欄,它的商業更為發達了。

老北京的商業有“紮堆子”的習俗,即同一類型、品種和規格的店鋪集中在一條街或一條胡同內。前門外果子市就是一例,果子市今改名果子胡同,胡同不長也不寬,是老北京批發幹鮮水果的地方。據《1919年京師總商會眾號一覽表》記載,當年幹鮮果行就有61家之多,1923年統計還有52家。這些大小店鋪掌控著北京全城的水果供應。布巷子當年以批發、售賣河北、山東的土布為主。1919年布巷子的布莊有50家之多,後來大量洋布進入中國市場,土布漸漸退出,布巷子買賣土布的商號就少了許多。1923年被稱為布鋪、布莊的有12家在這條背街小胡同裏。而這種變化是商業發展的重要史料。

東四西大街的大豆腐巷“曾是北京最大的肉市之一,巷內有多處屠豬作坊”。統計資料顯示,在1923年時,此胡同內有豬肉杠(肉鋪)13家,豬肉湯鍋24家,白油(豬油)作坊9家。1919年統計的“豬行商會”的店鋪中有5家在大豆腐巷內,“豬肉食品同業公會”有26家店鋪在大豆腐巷內。不少老人都記得,當年大豆腐巷內的許多店鋪或作坊門口都掛著充了氣的像氣球一樣的豬尿泡的幌子,遠遠望去,別有趣味。至於胡同內的味道,則難以形容了,不過成了大豆腐巷的廣告,四九城的照顧主兒,尋著味就可以找到京城著名的肉市了。

“口袋胡同”為數不少

幾年前,《北京晚報》曾發表《老北京胡同的“標配”》,介紹了舊時北京胡同的水井、寺廟、小店鋪等,將胡同內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提供給讀者。其實,除這些基本要素之外,老北京的胡同還有許多有趣的不為人所注意的內容。

喜歡逛胡同的讀者可能碰到過不少“死胡同”。所謂“死胡同”,亦有“口袋路”之稱,而今在這種胡同口會標有“此巷不通”的標牌。

“死胡同”是曆史原因形成的。北京有幾條街巷,如南、北長街的“死胡同”就多。南、北長街呈南北走向,西邊是西苑,往西的胡同自然不能西延了。好在這幾條胡同在民國之前就沒有普通居民居住,且其分布在皇城內,給老百姓的生活不會帶來多少不便。

老北京的背街小巷,有不少鮮為人知的趣聞

北長街攝影:丁丁

像有些在昔日皇城範圍內的“死胡同”是後來改造的,北海夾道就是一例。北海夾道是北海公園東牆外一條極為窄小的胡同,在明清時代住的是護軍、太監之類為皇上服務的人員,當時與宮監胡同(今恭儉胡同)相通,方便太監們來來往往。民國之後陸陸續續搬來普通居民。幾十年前,北海夾道被截成兩段,不再南北貫通,成了“死胡同”。在《北京胡同誌》中留有“北海北夾道”,稱之為“南北走向,南起高臥胡同,北至恭儉胡同二巷。全長420米,均寬1.5米”。而北海南夾道一段沒有記載。

從《北京胡同誌》可知,有些“死胡同”還保留至今。如東城區的康健胡同,原稱庫司胡同,俗稱褲子胡同,南口在燈市口西街北側,但沒有北口,是“死胡同”。報房胡同內的玉石胡同、桂花胡同都是“死胡同”。同福夾道胡同是個有典故的“死胡同”,按《東城區地名誌》所載,此處是明代奸相嚴嵩府東牆外,清代安北將軍佟國綱曾居住於此,故而又稱佟府夾道。前幾年,電視劇《武林外傳》熱播,劇中的“同福客棧”之名就來源於同福夾道,因為劇中主要演員來自於當年的空軍文工團話劇團,話劇團的駐地就在同福夾道,不用說,這條胡同給他們帶來了創作靈感。

老北京的背街小巷,有不少鮮為人知的趣聞

《武林外傳》中的同福客棧之名源於“同福夾道”攝影:孔繁綱

上一頁2/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