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曲藝是具有高辨識度的中國演劇流派

2023-12-20 10:11:17光明日報

作者:周泉(中央戲劇學院教授)

曲藝體現著中華民族傳統藝術基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載體,在講述中國故事、弘揚傳統美德、激發民族精神等方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為口頭文學、百戲之母,曲藝與戲曲、詩歌、小說等諸多藝術門類都有極深的淵源。當代中國,相聲、評書、快板書、評彈、鼓詞、二人轉等曲藝品種依然保有500餘個,其中有127種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覆蓋之廣、影響之大,以及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程度,都使其不愧為中華演藝文化精粹。曲藝作為具有民族特性的文藝形式,在講好中國故事、傳達中國聲音的過程中還有更大空間。

在我國,曲藝的發展始終因時而變,充滿活力。在1949年7月舉行的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上,曆史悠久的傳統說唱藝術正式被定名為“曲藝”。沐浴著新中國的春光,文藝工作者對曲藝進行了挖掘整理,逐步剝離了晚清以來的雜耍元素,並用社會主義文藝的標準整合傳統曲藝,推動其現代化轉型。

五十年代以來的“說新唱新”,使這門銘刻著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藝術形式,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新時代,文藝事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曆史性發展機遇,一批批曲藝工作者投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傾心創作精品力作,使曲藝事業煥發出無限生機活力。

曲藝表演虛實相生、真假雜糅,極大限度發揮了藝術的假定性特點。不僅有對人物的體驗,強調進入情境和角色,還要跳出角色和情境,以語言引導敘事、與觀眾進行互動式交流,形成了獨特的表演形式。長久以來,曲藝表演深刻影響著中國戲劇的創新發展,在實踐中被多種藝術門類借鑒。

首先,戲曲與曲藝同源共生,形成了民族演劇的主體。曲藝講究“觀演一體互動、相生相長”“化入化出、一人多角”“不實當做實、非真認作真”,是敘述體表演的藝術。戲曲則要求演員作為角色整體進入情境,強調體驗、進入角色,是“以身演事”“現身說法”。曲藝與戲曲都采用自由時空體係,兼有戲劇體和敘述體的特色,在音樂性與文學性上,又照顧到漢語的特色,從而形成獨到的表演體係以及演劇體係。

上一頁1/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