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老北京的背街小巷,有不少鮮為人知的趣聞(3)

2022-07-13 11:26:57

北京稱草廠的胡同很多,與北河沿大街的大草廠胡同相連的小草廠胡同就是“死胡同”,其附近的北口袋胡同也是如此。無獨有偶,在西城區有前口袋胡同、東口袋胡同、西口袋胡同,它們都是“死胡同”。從地形來說,這幾條胡同因其形狀酷似口袋而得名,且口袋隻有一個口,因此口袋胡同大多不能穿行。盡管歲月流逝,但口袋胡同所代表的老北京胡同厚重的曆史,將會珍藏在一個個“口袋”裏被後人所銘記。

慈禧太後文化不高,但不學有術,她禦權的許多手段來自於評書,宮中養了不少說評書的藝人和太監,為方便於召喚,讓他們住在北池子大街文書館巷。這條小胡同曾改名葵花向陽路十四條,後來又改回了文書館巷。文書館巷有西口沒有東口,亦是“死胡同”。南池子大街的燈籠庫胡同全長82米,寬3米,隻有一個出口,磁器庫胡同也一樣。南、北池子大街的“死胡同”不少,除燈籠庫胡同、磁器庫胡同外,還有小蘇州胡同、西銀絲胡同等。

有學者認為:“由於大宅占據了小巷的部位,巷子成為口袋狀,北京人稱之為‘死胡同’。”其實有些與大宅不沾邊,像西城地區的小椅子圈胡同、油簍胡同(後稱錦南小巷)、楊儉胡同、帽局胡同,阜外北四巷、五巷,光澤胡同及東城地區的火藥局頭條、二條、三條,鳥槍胡同、達教胡同、曉教胡同(舊稱大腳胡同、小腳胡同)、南下窪子胡同等,附近並無“大宅占據了小巷的部位”的現象,顯然是自然形成的。

“死胡同”聽著不雅,但有些胡同的名字是很美的,地安門附近的杏花天、西安門附近的真如鏡和青柳巷都很美。有些胡同內還有典故和曆史,東城地區的黃米胡同便是佐證。黃米胡同在中國美術館北,雖是“死胡同”,但當年曾有清代著名的私家園林半畝園。而今半畝園東部尚有遺跡可尋。有些小巷稱“裏”,如西四的義達裏,東城的安居裏、康健裏、敦厚裏等。敦厚裏在王府井大街,胡同裏有小百貨店、小吃攤,前幾年拆了,但名字很好,故而留在了老人的記憶裏。有的“死胡同”地位很重要,前門外珠寶市街錢市胡同長40米,寬1.5米,是北京最窄的胡同之一,當年曾是銀錢交易場所,是老北京的“金融街”。

作家陳荒煤曾與西單舍飯寺有緣,他在《難忘的“死胡同”》一文中有所感觸:“我始終讚成一種想法,北京應保留或建立一個胡同區或胡同博物館,從皇親國戚的庭院到‘大雜院’,甚至各種曲裏拐彎的‘死胡同’及各種四合院的建築都保留下來,讓後代人不要遺忘了古老建築的曆史和美學價值。”

穿堂門胡同像住宅

在老北京的背街小巷中,還有一種稱之為“穿堂門”的形態。穿堂門又有川堂門之稱,它不是“死胡同”,但外觀上給人產生“此路不通”的錯覺。穿堂門的一個口往往開在大街上,但它有門樓,有台階,一些門口甚至於有上馬石或拴馬樁,有的有大門,像個宅院,另一口開在小胡同裏。以西直門內的穿堂門胡同為例,它東端有兩個口均起自馬相胡同,南口在西直門內大街,原來長88米,均寬10米,胡同在2003年已被拆除。開在西直門內大街的口就是宅門式樣。

穿堂門式的小胡同,有時會有令人哭笑不得的戲劇情節:一天,某販果小販推車從此路過,從穿堂門中走出買他水果的漢子,個不高,一臉橫肉,光頭,挑了一些蘋果和梨,並聲稱沒有帶錢,回家去取。小販很厚道,讓他先把水果拿走再給錢,看著他見了院。可等來等去不見他出來,後來一打聽,才知道這不是住戶宅門,而是小胡同。住在這裏的男女老少,都不認識買水果的漢子,那個拿他水果的人早從那個口溜了。

穿堂門在老北京有幾處,當年朝陽門外大街就有一個,它的一個口開在朝外大街,另一個口開在北邊,那時北邊隻有窯坑和糞場,不是本地人是看不出來的。上世紀50年代初,第一次背街小巷整治時,此類小胡同大多被堵死一頭,不再“穿堂”了,也少了治安事件的發生。

穿堂門舊日在城區不止一處兩處,在今天的東城區東棉花胡同內就有一條南北向的小胡同直通北兵馬司胡同,其中南口就是院門,看不出是胡同。因此處離中央戲劇學院很近,小胡同還有代賣咖啡飲料的小劇場。

據1923年的統計,當時北京城區內叫“川堂門”的小巷有6條,稱“穿堂門”的有9條。當年還有“穿堂胡同”、穿心店、穿行店和穿店胡同,顯然都與“穿堂門”有關。此外,前門外的川心店胡同及川店胡同(在西城學院胡同內)可能與“穿堂門”相似。

穿堂門名不見經傳,故而北京一些地名誌、地圖冊很少標出或單獨介紹,但它畢竟是一種胡同形態,應該是真正的背街小巷。

大飯莊青睞小胡同

在北京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大飯莊大飯館喜歡開在胡同裏,而小飯館小飯鋪及什麼二葷鋪、切麵鋪喜歡開在大街上。小胡同遠離鬧市,開在幽靜、冷寂的小胡同裏鬧中取靜,別有一種情調,故很受文化人、學者教授和官吏的喜歡,他們在這裏無論是對酒當歌,還是呼酒談往不受外界影響。所以便宜坊最早開在米市胡同內,全聚德開在肉市胡同內,廣和居是因店內壁上自由題詩而頗有爭議,但也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它就開在北半截胡同內。

老北京“堂”字號的大飯莊不少也開在胡同裏。天福堂開在肉市胡同,同興堂開在取燈胡同,聚壽堂開在錢糧胡同,增壽堂開在石雀胡同等,此類飯莊被稱為“冷飯莊”,以應付堂會及婚慶、壽辰、喪禮宴席為主,不賣散座,開在胡同裏並不影響它們的生意。老北京為數不多的西餐館(番菜館)就有雅園、新華、康麗等,分別開在石頭胡同、百順胡同、韓家潭裏。

老北京的背街小巷,與商業關係密切的多在舊日的外城,內城不多。而且有一不成文的規矩,從北往南,賣的東西檔次都會降低。以前門大街為例,大街東的背街小巷分別是肉市、布巷子、果子市、瓜子市、草市;西邊的背街小巷為珠寶市、糧食店、鋪陳市、天橋。從這些地名中就可以體會到街市變化。

北京的胡同是豐富的寶藏,有許多值得挖掘的地方。在《胡同九十九》一書中,國內99個文化人以胡同為題談論了自身對胡同的追憶和感悟。作家史鐵生(已故)覺得胡同:“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於其間,是它們構成了我。密如羅網,每一條胡同都是我的一段曆史、一種心情。”詩人張承誌對胡同更是讚美:“北京的胡同曲徑通幽,加上它串聯著無數個大大小小的四合院,真像一張覆蓋著全城的巨大的網。多少笑聲、泣聲從網眼中滲出,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在網絡間編織,托撫著老北京的脊背。”而作家過士行對胡同更有感觸:“由於胡同窄而深,便絕少汽車的喧囂;耳根清淨人心裏才平和……隻要你一走進胡同,就像魚進入了溝汊縱橫的葦塘,連你帶你的煩惱全被吞沒了。”確實如此。北京古老的胡同有其特有的滄桑美,令漫步其中的人們流連忘返,並可喚起他們無盡的感慨和遐思。時下對背街小巷的整治,除市政建設和市容改造外,應該增加一些人文色彩和曆史色彩,不僅僅是錦上添花,而是對文化的傳承和宏揚。

上一頁3/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