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京劇編演外國題材應“洋為中用”

2024-01-16 10:01:11中國文化報

本報駐四川記者付遠書

百餘年來,中國戲曲改編外國名著名劇的腳步一直向前,創造了不少優秀作品。京劇也不例外。這種以京劇特有符號體係去接收、傳播外國名著名劇的“跨文化京劇”有何意義?如何選材改編?這在業內成為常議常新的話題。

前不久,第十屆中國京劇藝術節舉辦期間,專題研討會“京劇編演外國題材的實踐路徑和價值取向”在成都舉行。專家學者從近年來推出的京劇編演外國題材的優秀劇目出發,總結成就和經驗,探討當下京劇編演外國題材的創作方法和路徑、曆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上海京劇院原院長單躍進認為,跨文化的現象是中西方共有的,而京劇在其間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是一股重要的力量。他以上海京劇院在2004年和2010年創排的《王子複仇記》為例,講述如何利用西方題材向西方世界介紹中國戲劇文化。

“劇中,王子在城頭巡查‘遇見’老王靈魂的情景,老戲迷很容易發現這與《秦瓊觀陣》如出一轍。再比如末場,在一段悲涼深情的吟唱後,王子徐徐做‘探海’式,接著突然轉身接‘射燕’,挺身‘僵屍’,轟然倒地。每每至此,觀眾席如潮的掌聲響起。有一位丹麥資深記者曾對我說,她見過無數的哈姆雷特之死,但京劇的哈姆雷特之死是讓人心靈震撼的。”單躍進介紹,除《王子複仇記》之外,上海京劇院還推出了根據莎士比亞的戲劇《李爾王》改編的《岐王夢》、改編自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的《情殤鍾樓》,以及源自契訶夫小說的《小吏之死》……一係列的跨文化戲劇實踐,既著眼於中外文化交流,又著眼於京劇藝術自身的拓展。

百餘年來,京劇通過改編外國題材不斷彰顯中國戲曲的包容胸懷和藝術魅力。那麼,京劇排演外國作品對中國戲曲自身到底有著怎樣的意義?京劇表演藝術家、北京京劇院一級演員葉金援曾參演以京劇表演方式創編的外國題材劇目《中國公主圖蘭朵》。在他看來,將國外名著名劇改編為京劇,拓寬了京劇的題材、開拓了觀眾的視野,也提高了京劇的表現力。同時,這些改編劇目吸納了原作品思想內涵、表現技巧,有利於贏得更多觀眾、拓寬市場份額,增加傳統京劇走出國門的機會。但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人物塑造還是舞台呈現,排演外國作品要京劇化而不要外國化,不能離開京劇本體,成為蹩腳的西洋歌劇。

上一頁1/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