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貴州丹寨縣石橋村傳承老手藝、探索新業態

2023-12-22 11:35:55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石橋村因“紙”而興。當地手藝人研製出的古籍修複專用紙,走進專業文博機構;古法造紙融入現代工藝,創新品類、提升產能;依托文化資源,發展“古紙+”等文旅產業。傳承老手藝、探索新業態,千年皮紙煥發蓬勃生機。

圖為石橋村村民正在製作花草紙。   楊武魁攝

圖為石橋村村民正在製作花草紙。   楊武魁攝

一個坐落在大山深處的小村,卻讓故宮博物院的專家主動找上門。這個村子有什麼“秘密”?

來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南皋鄉石橋村,隻為找尋“一張紙”。丹寨縣“皮紙製作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古法造紙之鄉”石橋村因“紙”而興。

行走街巷間,打漿、抄紙聲傳來。柔軟又堅韌的石橋皮紙曆經歲月淘洗,煥發蓬勃生機。

古法

顏色質感與古籍用紙一致

“凡楮樹取皮,於春末夏初剝取。樹已老者,就根伐去,以土蓋之。來年再長新條,其皮更美。”以當地樹皮、杉根及泉水為原料的皮紙,造紙工藝流程與《天工開物》所載基本一致。

“原料取自天然,這是古法造紙工藝得以延續千年的獨特優勢。”皮紙製作技藝傳承人王興武一邊說一邊摩擦著手指。右手食指略微變形,是他常年打漿留下的痕跡。

王興武今年50多歲,從15歲起便跟隨父親學習造紙。他精心鑽研技藝,逐漸成為村裏古法造紙的好手。

2004年,國家圖書館和故宮博物院尋找用於古籍修複的專用紙,石橋村因保留古法造紙工藝進入專家的視野。“那時候,我連古籍修複是什麼都不知道。”王興武說。

上一頁1/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