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地方劇種,如何通過藝術節慶激活創新密碼

2023-12-21 10:44:45中國文化報

地方劇種,尤其是地方小劇種,如何利用全國和地方性藝術“大節”,激活創新密碼,激發創造活力,在更大的平台“被看見”,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

近些年,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戲曲觀眾群的迭代,都讓一些地方戲的市場越來越小、活性越來越低、創造性越來越弱。許多地方戲之所以還在不斷創作作品、排演新戲,跟各種藝術節、戲劇節關係密切。形式多樣的專業節慶、專業賽事讓基層院團嶄露頭角,讓地方劇種被人知曉。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五屆廣東省藝術節上,這一現象就很明顯。

從11月14日啟幕,一直持續到12月底的第十五屆廣東省藝術節,可以說是全國省級藝術節中規模較大、板塊較多、品類較多、作品較多的一屆藝術節。三年一屆的廣東省藝術節自1984年創立以來,一批批口碑和市場俱佳之作和一批批才華卓著的嶺南舞台創作人才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對於基層院團、地方劇種來說,藝術節更是調動地方積極性、整合地方文化資源、展現劇種創作活力的重要平台。從入選第十五屆廣東省藝術節終評的40台劇目來看,其中既包括粵劇、潮劇、廣東漢劇、雷劇等省內重點劇種,又有客家山歌劇、西秦戲、花朝戲等地方稀有劇種。其中,西秦戲入選作品為一出現代戲,這也是這個從明代西北西秦腔傳入粵東、於清初形成的閩南語係稀有劇種,在當地第一次創排現代戲。基層院團、地方政府以藝術節為創作節點,組織創作力量,挖掘本地文化,調集本地資源,以最佳狀態在省藝術節上綻放光彩。這其中不乏令人矚目者。以梅州市來說,該市有市、縣兩家山歌劇團和一個縣級木偶劇團,廣東省漢劇院也坐落在此。上一屆廣東省藝術節中,梅州大放異彩,以4台大戲進入終評、兩部山歌劇作品獲得一等獎的優異成績為人稱道。在筆者看來,“梅州現象”不僅源於本土戲曲工作者對當地戲曲生態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離不開地方政府對地方戲曲藝術的重視、對專業創作者的信任和支持。早在2012年院團改革時,梅州就下決心、花力氣把山歌劇團、漢劇院保護起來。本屆省藝術節上,梅州有5台大戲進入終評,在數量上為全省地市級之最,這與當年留住隊伍、涵養土壤有莫大關係。

上一頁1/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