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生活場景 持續綻放時代光華(2)
2024-07-17 10:14:44光明網
在鄉村,作為農耕文化代表的諸多曲種在農文旅融合、盤活鄉土文化資源等各項政策支持下,融入民眾傳統節日活動、風俗信仰、日常文化娛樂的方方麵麵。以江蘇宿遷市宿城區為例,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鄉村大舞台、廣場、公園、村居綜合服務中心、農村集市等,建成固定鄉村書場50餘個,下轄各鄉鎮都組建了1支以上具有一定影響力和代表性的特色曲藝隊,持續開展“周末書場”“琴鼓村村行”等惠民演出。在山西長子縣,活躍著近30支民間曲藝隊,在村鄉廟會、婚喪嫁娶、生日滿月、開業慶典等場合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深得百姓喜愛。數據顯示,這些民間曲藝隊每年的演出場次不下160場,最多時能達240場,忙碌的演出也給他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2、現代方式讓老腔老調唱出新聲
台上,一方桌、一折扇、一醒木、一手絹,說書人一清嗓,精彩故事便輪番登場。自2020年起至今,在具有650餘年曆史的重慶通遠門城牆遺址公園,每周六的“城牆故事會”已風雨無阻演出了近200場,不僅吸引著當地市民每周相約而來,甚至還有遊客周末坐火車趕到重慶“追更”聽書,展示出評書藝術強大的生命力。重回生活的曲藝並非老腔老調的原貌重現,而是通過融入新元素,與現代生活相結合,重新適應當下人們的審美需求。
伴隨著演藝空間的不斷拓展,曲藝也在以新的演出方式呈現在觀眾麵前。由於演出場地是露天廣場,“城牆故事會”常駐嘉賓、重慶市曲藝團青年評書藝術家袁國虎改變密閉書場、劇場演出方式,增強舞台調度和表演幅度,通過更為誇張的肢體語言和表情吸引觀眾注意力,增加了表演的動態性和觀賞性。此外,他還借用流行的劇本殺模式,增加與觀眾的互動,與觀眾共同完成耳熟能詳的經典傳統作品,提高觀眾的參與感和沉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