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新時代考古成果展“開幕(3)
2023-09-25 10:07:30中國紀檢監察報
1934年底,考古學家蘇秉琦去寶雞時途經西安、鹹陽,感歎:“這一帶是周、秦、漢、唐的故都所在,遠望去盡是大大小小連綿不斷的丘陵塚墓,下邊埋葬著我們的列祖列宗、先公先王,因此我想起了那些威名遠播的民族英雄,和他們不朽的功業。”
考古學從那個時代便被賦予了特殊的使命——通過科學的方法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批駁西方人提出的“中華文明西來說”,增強國人的愛國之心,提振國人的文化自信。
後來,蘇秉琦先生又提出中華文明起源“滿天星鬥”的形象描述:“一時,中華大地文明火花,真如滿天星鬥,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滿天星鬥,故而中華文明的星空才會持久閃爍;多元一體,故而能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到了1952年,文化部、中國科學院共同支持北京大學在曆史係創辦考古專業,聘請鄭振鐸、裴文中、夏鼐、林耀華、郭寶鈞為兼任教授。這是全國高校第一個考古學教學機構。
在此之前,也就是1950年10月,剛剛成立不久的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輝縣開始了新中國第一次考古發掘,有人稱之為“新中國考古第一鏟”,拉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的大幕。
新中國成立以來,考古學界通過大量發掘和科學研究,證實了中國100多萬年的人類史、1萬多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及其發展演變曆程,在中國人類起源、中國文化起源、中國文明起源研究方麵擁有了足夠的話語權。
肇啟於2002年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是一項承載著“中國考古學百年夢”的重大工程。二十年來經過學者們接續努力,一係列翔實的研究成果落地。
2022年5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義和認定進入文明社會的中國方案,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創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