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解碼漢字承載的中華文化基因(4)

2023-07-11 09:26:06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魏晉南北朝時期,多民族文化的交流碰撞為漢字注入活力。楷、行、草諸體新風漸成,北魏碑刻字體與南朝楷體並行發展又相互影響,為後來唐楷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在展示趙孟頫臨《蘭亭序》的展櫃前,參觀者排起了長隊。東晉王羲之《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其俊逸、雄健的風格對後世書壇產生深遠影響。元代書法一改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潮流,轉而取法“二王”(王羲之、王獻之),這場革命性運動的領軍人物便是趙孟頫。這件趙孟頫臨本在繼承“書聖”遺韻的基礎上,又帶有自身的儒雅遒勁、清和灑落,堪稱傳世佳作。

在兼容並蓄、中正平和的大唐氣度滋養下,楷書日趨完善,成為通行至今的漢字正體。虞世南楷書《大運帖》宋拓本、褚遂良《同州三藏聖教序碑》拓片、柳公權《唐通議大夫守左散騎常侍嚴公貺墓誌》拓片等文物,讓觀眾一覽唐楷大家風采。

惠澤天下

漢字的發展與書寫載體的革新息息相關。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展,使古人有了大批量、高速度複製信息的能力,文教經典以印刷品的形式在中華大地廣泛傳播。同時也推動了中華文明的對外傳播,深刻影響了世界文明進程。

甘肅省武威市出土的“白馬作”毛筆是漢代毛筆的代表作。筆杆竹製,中空,精細勻正。筆杆中下部陰刻篆體“白馬作”3字,“白馬”為製作工匠的名字。筆頭外覆黃褐色軟毛,筆芯及鋒用紫黑色硬毛,剛柔並濟,富有彈性,適於在簡牘上書寫。筆杆後端尖頭削細,以便插入發髻。此筆長度約為漢尺一尺,與《論衡》所謂“一尺之筆”相吻合。

成都市武侯區群眾路唐代墓葬出土的紙本真言,所用紙張包含大麻纖維、苧麻纖維、竹纖維3種造紙纖維,采用施膠工藝製成。紙本上印有圖像,因埋藏時間甚久而漫漶不清,推測應為佛教法器、手印、花蕾、綬帶等圖案。經文為楷體漢文書寫真言名稱,悉曇體梵文書寫真言內容。目前紙本上可辨認的真言包括《十字佛頂真言》《一字頂輪王真言》《佛眼真言》等17本真言內容。

上一頁4/5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