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重看百年海派,一種文脈傳承與文化理想(3)

2022-11-29 10:17:02澎湃新聞

重看百年海派,一種文脈傳承與文化理想

錢瘦鐵《無量壽佛》

從延續性與深度而言,上海美術館(中華藝術宮)與上海中國畫院聯合策劃的“曆史的星空——20世紀前期海派繪畫研究”這樣的學術性展覽尤其讓人期待。

重看百年海派,一種文脈傳承與文化理想

“曆史的星空——20世紀前期海派繪畫研究”展覽現場

重看海派繪畫,到底重看些什麼?

一方麵,是對“海派”二字的梳理。說“海派”是一個繪畫流派,可說是,也可說不是,不過細想卻實在是一個巨大的誤會,所以後來索性有“海派無派”之說了。海派繪畫其實是晚清以來中國在現代化的轉型中出現的一個巨大的文化現象,亦可謂之一種綿延至今的藝術風氣,而其土壤則緣於上海這樣移民城市的開埠、工商業與對外交流的繁榮以及文人畫家在租界的避亂便利與新興市民階層的興起,導致四方畫家麇集於此。

考察“海派”二字的緣起,最有名的大概是魯迅先生針對沈從文先生《文學者的態度》所掀起的文學界“海派”“京派”之論而撰《“京派”和“海派”》:“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沒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獲利,而自己亦賴以糊口。要而言之:不過‘京派’是官的幫閑,‘海派’則是商的幫忙而已。……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國舊習,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眼中跌落了。”

重看百年海派,一種文脈傳承與文化理想

張大千《廬山高圖》

上一頁3/7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