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龍泉 千峰翠色入瓷來 (城市味道·行走縣城看中國)(4)

2022-11-25 10:04:32人民日報

從紫銅色釉到高溫黑色釉再到虎斑色釉、赫色釉……有了現代科技助力,現代青瓷產品設計和創意愈加豐富。幾十公裏外,龍泉小梅鎮大窯古窯址。這座窯場曾經代表了青瓷燒製技藝的高峰,山坡上50餘處窯址,遍布青瓷殘片。毛正聰對這裏十分熟悉,靠多年經驗以及對考古發掘瓷片的反複對比,他多次修改配方,在傳統龍泉青瓷釉料配製技藝研究上取得突破,最終找回歲月淘洗中的釉色,讓純正的梅子青、粉青、鐵胎哥窯青瓷重獲新生。

毛正聰的兒子毛偉傑是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在父親帶領下潛心鑽研青瓷技藝。夕陽下,父子倆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一旁的倉庫內,燒製好的青瓷小碗等日用瓷器已經打包完畢,將陸續發往全國各地,走上老百姓的茶幾餐桌……“青瓷既是藝術品,也要服務於人們的生活。”毛偉傑說。

千變萬化

以青春樣貌,融入城市生長

取窯磚、開窯門、取匣缽、開匣缽……隨著一聲雄渾的“開窯咯”,位於龍泉寶溪鄉溪頭村的金品龍窯,完成了又一批青瓷的古法燒製。

“開窯之前基本上都已經被預定了,不愁沒銷路。”現任窯主金朝軍說,2017年以來,一場場以“不滅窯火”為主題的傳統龍窯燒製技藝活動持續開展,人氣十足,讓古龍窯重煥活力。他和許多村民還辦起民宿,開展青瓷研學活動。依托良好生態,當地與青瓷相關的旅遊路線很受歡迎。

“老街在城裏,不僅可以賣青瓷,也能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技藝。”夜色將近,金朝軍的妻子陳金霞帶上家中新近燒製的青瓷,準備前往西街的鋪子。古街裏還有不少青瓷店,有的主打青瓷文創產品,有的將青瓷文化和書店、咖啡吧跨界結合,吸引眾多年輕人。

“傳統也好,現代也罷,傳承好才能走向世界。”在家中的作品陳列室裏,金朝軍有些激動地向記者展示著手機裏的幾張照片,那是不久前對外開放的中國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文潤閣。

上一頁4/5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