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 千峰翠色入瓷來 (城市味道·行走縣城看中國)(5)
夜幕初垂,幾百公裏外,良渚遺址旁的文潤閣在燈光的映照下溫潤靈動。館閣入口處,青瓷屏扇門一字排開。以梅子青為基準色的四色瓷板排布巧妙,深深淺淺,當各樘屏扇轉動方向合成整體,遠遠望去,仿佛青綠之色在畫紙上暈開。
《詩經》有言,“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古人以“瓷”仿“玉”,出自龍泉窯的青瓷屏扇色澤如玉,最有溫潤的感覺。如今,在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作為文化名片的青瓷走出龍泉,迷人的青瓷翠色以更多樣的方式,更青春的麵貌,為更多人所知。
龍泉青瓷產業園的工作室裏,現代化的智慧窯爐,實現自動調節各個燒製時段的溫度;研發的傳統龍泉青瓷瓷土標準化生產應用,實現了青瓷原料規模化穩定生產;龍泉青瓷寶劍技師學院,開啟了培養青瓷高職人才之路……從青瓷小鎮到青瓷文化創意基地,再到青瓷創客園、龍瓷國貿城,無論市民、遊客還是創業者,都能感受到濃鬱的瓷元素和瓷文化。
“龍泉不到30萬人口中,約有1.6萬人從事青瓷行業,各地慕名前來學習青瓷燒製技藝的人絡繹不絕,許多人更選擇留在當地創業。”當地文化學者王振春說,龍泉傳統的青瓷製造業已經成為集生產製作、藝術品創作、技術研發、產品銷售及文化推廣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產業。當地文旅部門還開發數字應用,搭建展陳線上平台,推動非遺技藝的傳承與創新。不久前在杭州舉行的第五屆世界青瓷大會上,龍泉青瓷之美驚豔眾人。
眼下,金朝軍的女兒金宏楊正在浙江機電學院陶瓷係學習,畢業後她準備回到家鄉寶溪,繼續學習青瓷手藝,開創自己的事業。
歸途之中,記者點開了手機上的一則視頻。短短幾十秒,呈現了青瓷從瓷土到藝術品的蛻變。“你們知道龍窯柴燒的青瓷有什麼不一樣嗎?”忙了一整天,晚上得了空,曾世平的女兒曾琳玥在直播間,向天南海北的網友講述龍泉青瓷的故事。
一方水土的風情,煙雨江南的魅力,融於瓷上。從曆史中走來的青瓷,也將文化基因持續注入龍泉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