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西南茶馬古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千年回響 (4)

2022-10-10 11:34:58光明網-《光明日報》

西南茶馬古道的曆史從唐初延續到晚清民國,始終未曾斷絕,這離不開漢、藏、蒙、滿、羌、彝、納西等民族的共同努力。各族人民共同書寫了古道的曆史,也真誠地謳歌這條道路。“蜀茶總入諸蕃市,胡馬常從萬裏來”(黃庭堅《叔父給事挽詞十首》),“黑茶一何美,羌馬一何殊”(湯顯祖《茶馬》),“茶葉沒有腳,經過馬幫馱……兩族兩顆心,相會在一起”(納西族民歌《相會在一起》),一首首詩詞、民歌,既是各族人民的真情流露,也是西南茶馬古道悠遠的曆史回音。

共同創造燦爛的茶馬文化

西南茶馬古道是經濟貿易之路,更是文化交流之路。西南各民族共同創造的燦爛的茶馬文化,為古道注入了飲茶愛茶、開拓進取、包容互鑒、和平共處等文化內涵,塑造了它的鮮明特色和獨特魅力。

茶馬文化是飲茶愛茶的文化。西南茶馬古道上各民族共同擁有源遠流長的飲茶傳統,早在西漢時期,蜀地文人王褒的文章《僮約》就提到了“烹茶盡具”“武陽買茶”,這是世界上關於茶葉的最早記載;西藏阿裏故如甲木寺遺址出土的茶葉殘體,將藏地飲茶曆史前推到了東漢末年;唐人《蠻書》中也記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薑桂和烹而飲之”,蒙舍蠻是今天彝族、布朗族等民族的先民,他們用椒、薑、桂等香料與茶一起煮飲,這與漢、藏民族早期的飲茶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說,“茶”這個名詞首先是在漢語或彝語中產生的,之後在漢藏語係諸語種間傳遞,今天藏語中“茶”的發音仍與古漢語中茶的異體字“檟”極為相似。民族學調查研究也表明,藏彝走廊上的德昂、布朗、哈尼等民族都有種茶和飲茶的習慣。各族人民不僅慣於飲茶,也十分愛茶:漢族中湧現了“茶聖”陸羽、“茶仙”盧仝等愛茶甚至達到癡迷程度的文化名人;藏族同胞對茶的喜愛也到了“不可一日無茶以生”(《續文獻通考》)的地步;布朗族古籍《奔悶》記載了首領叭言冷率領族眾開墾茶園的事跡,將提倡種茶視為先民的豐功偉績;德昂族最重要的史詩《達古達楞格萊標》表現出的茶神崇拜信仰和以茶為萬物之源的思想觀念,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獨樹一幟的。飲茶愛茶是西南茶馬古道的文化根基,正如法國曆史學家布羅代爾所說的那樣:“茶在中國與葡萄在地中海沿岸起的作用相同,凝聚著高度發達的文明。”(《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上一頁4/7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