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魯迅,比你知道的魯迅有趣一百倍 (4)
廣和居是北京“八大居”之首。
魯迅最喜歡吃廣和居“三不粘”,
這道菜是用雞蛋黃、澱粉、白糖、清水加工烹製而成。
成品似糕非糕,似羹非羹,用湯匙舀食時,
一不粘匙,二不粘盤,三不粘牙,
清爽利口,故名“三不粘”。
朋友們都知道魯迅是個大吃貨,
所以去看他時,便常常贈送食材。
翻譯家曹靖華河南老家有棵樺櫟樹,
樹根上長了一棵碩大的猴頭菇,
曹靖華專門回老家摘了猴頭菇,
帶到上海,送給魯迅。
魯迅大喜,當即請梁園老板來做這道菜,
並約了幾位好友,一起品嚐這人間絕味。
吃完不過癮,魯迅感歎:“要是能人工培育就更好了。”
40年後,浙江培養出了這種猴頭菇。
曹靖華專門寫文告慰魯迅:“您的願望實現了。”
魯迅實在太愛吃了,
以至於許廣平都想招聘一大廚在家做飯。
但由於經濟條件不允許,
最後隻好將自己鍛煉成了大廚,
以滿足迅哥兒那張刁鑽的嘴兒。
伍
魯迅還是一個超級零食控。
家裏,總是零食不斷,
寫文章時常常零食不離口,
一邊寫,一邊吃。
魯迅在《華蓋集續編》中記載道:
“夜間,又將藏著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
因為我忽而又以為嘴角上生瘡的時候究竟不很多,
還不如現在趁新鮮吃一點。
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
一個零食控的形象躍然紙上。
魯迅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
有一次期末考試成績優異,
學校發給他一枚金質獎章,
魯迅竟然跑到鼓樓街把它賣了,
買了一大包零食和辣椒回來。
晚上讀書時,就以零食為伴。
零食吃完了,就開始嚼辣椒。
這零食控,真不是蓋的。
魯迅尤其偏愛甜點。
早在日本留學時,
他就愛上了一種類似“豆沙糖”的茶點,
回國後特別思念,
不惜托人從日本“海淘”回來解饞。
當然,他最最喜歡的零食是沙琪瑪。
魯迅見了這個,“就不要命了”。
有一次,兒子周海嬰到書房玩,
玩著玩著,就看見了沙琪瑪。
海嬰直流口水:“爸爸能吃嗎?”
魯迅的回答實在是太好玩了:
“按理說是可以的,但爸爸隻有一個,
吃了就沒了,所以還是不要吃的好。”
這個平時什麼都依著兒子的爸爸,
竟然和兒子爭起一塊沙琪瑪來。
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