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裏有什麼?(8)
影壁
大門正對的就是影壁。影壁可避免大門打開,外人看到內宅,同時也可以烘托住宅的氣勢。
大雜院裏的跨山影壁。攝製/駱凱
小知識:影壁的中間是影壁心,有硬心和軟心兩種做法。較為講究的宅主會在影壁心做一些吉祥等寓意的磚雕。另外影壁也有多種類型,大門裏專門砌一堵牆的影壁,叫獨立影壁;空間小的宅院,人們會利用東廂房的南山牆,直接做一個影壁的樣子,這種稱為跨山影壁;另有一些大戶人家會把影壁設在大門前的街對麵,稱為過街影壁,過街影壁又有一字影壁和八字影壁之分,都是為了烘托大宅院的空間氛圍。
門簪
大門門框上幾個凸起的小木塊,這東西就是門簪,是門軸與門框的連接構件,朝外一端會做成六角形或圓形的裝飾物,在前端刻有花紋或寫字。大些的門會有4個門簪,小些的門則一般設2個門簪。
北京正乙祠門上的四顆門簪。攝製/駱凱
05四合院現在有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北京人口迎來極速增長。在後續的幾十年間,原來一個院子裏住進多戶人。人們為了滿足生活需求,不得不自建廚衛等小建築,四合院逐漸變成了大雜院。自1990年起,北京市政府公布了三批、共43片曆史文化保護區、保護區裏的四合院逐漸被重視。近年來,人們主導用保護利用和微更新手段,在解決居民生活難題基礎上,盡可能保護四合院的價值要素,湧現了許多探索四合院更新的改造案例。
大雜院加建的改造方式之一。製圖/陳婉鈺
四合院是北京城的底色,也是北京文化的代表。如今的北京城古今建築交相輝映,中軸線申遺更是讓四合院的整治成為重中之重。當代建築滿足城市發展需求的同時,傳統建築的保護利用留住了每座城市的故土與鄉情。幾千年地域文化形成的各類民居,代表了各地與文化特色,如何讓他們在保留價值的同時煥發光彩,是留給當代遺產保護界的難題,我們也期待四合院在今後的時代裏會找到一種最合適的方式,將價值和文化留傳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