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因何而偉大?(3)
2022-09-13 11:07:47藝旅文化
和陸運相比,水上的漕運有著巨大的體量優勢,和一匹馬所能負載的糧食相比,一艘船的負載顯然能夠有效降低運輸的成本。
因而,在史學家看來,大運河的開鑿,已是一支蓄勢待發的弓箭,即便隋煬帝不開鑿,也一定會有另外一位煬帝來開鑿。由大運河開啟的漕運體係,不僅是穩定政權的必要條件,更是維持帝國統一的必要條件。
事實上,就在唐朝人的評價中,大運河的開鑿,已經被看作是時代必然的產物。唐皮日休《皮子文藪》卷四《汴河銘》中有載:
夫……垂後以功者,當時勞而後時利。……隋之疏淇汴……在隋之民不勝其害也,在唐之民不勝其利也。今自九河外,複有淇汴……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不勞一夫之荷畚,一卒之鑿險,而先功巍巍,得非天假暴隋,成我大利哉!
02.持續了2500年的奇跡
如果我們把陸地上流淌的河水看作是毛細血管,運河,就是維持著國家生命運轉的大動脈。
尤其在古代,運河有著其他交通工具難以匹敵的時間與空間的尺度,它可以大規模地調度著南北兩側不平衡的資源差異,為促進地域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
對於這一點,古人早有察覺。
今天我們熟知隋煬帝開運河的故事,但實際上京杭大運河的開鑿,卻是要從春秋時代算起。
京杭大運河最早被開鑿的一段,應是春秋時,由夫差所挖掘的邗溝這一段。這段將長江水引入淮河的運河,全長170公裏,是夫差為討伐齊國所設。盡管最初是為滿足軍事需求,不涉農事,但是由於這段運河的開鑿,卻帶來了當時的邗城,也就是後來的揚州的聲名鵲起。
藉漕運之利,揚州一度富甲江南。便利的交通不僅帶來了大量遷徙的人口,更是帶來了貿易的繁榮。揚州城之興,是同運河捆綁在一起的,這一特點,在後世其他段運河的開鑿中,也帶來了同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