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京杭大運河,因何而偉大?(2)

2022-09-13 11:07:47藝旅文化

而事實上,中國人開鑿京杭大運河的過程,也足足耗費了幾近兩千年。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從春秋時期吳國開鑿邗溝算起,這項工程的進行,同時也伴隨著整段封建曆史的興衰消亡。

直至清代,大運河的開鑿仍舊沒有停下。曆朝曆代的君主,都在這件事情上投擲和耗費著大量的心血與資源。

大運河究竟有什麼迷人之處?為什麼我們一定要開鑿一條大運河?

01.為什麼要開鑿大運河?

要理解大運河的開鑿,我們隻需要將時間拉到一個最關鍵的節點:公元606年,也就是隋朝的大業元年。

此時距離隋煬帝一統中華,建立自己的大一統帝國,過去不過剛剛25年。身處壯年的隋煬帝意氣風發,他迫不及待地要為自己名垂史書而建功立業。

京杭大運河,因何而偉大?

趙州橋,隋代欄板

隋煬帝幾乎是調動了舉國之力,力圖挖通這條直抵杭州的大運河。

對於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真正目的,史書上存在各種各樣的說法,最廣為人知的一條,是說他醉心於江南的繁華,隻不過為了遊戲玩樂,於是大運河作為他“好大喜功”的罪狀,成為了導致隋朝覆滅的導火索。

大運河的開鑿,真為如此嗎?

我們檢視一下隋朝所麵臨的政治經濟環境,便可以看出,大運河的開鑿,實際上已是不得為而為之。

在隋以前,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都在北方,在《尚書·禹貢篇》的記載中,古代北方的農業生產是遠勝於南方的:“雍州(今陝西、甘肅的大部分及青海額濟納等地),厥田惟上上......揚州,厥田惟下下”。

由於水利灌溉技術的大規模使用,如今被我們視為荒蕪的黃土高坡,在古時,卻是肥沃的稻米之所。

京杭大運河,因何而偉大?

黃土高原

糧食的豐碩,保證著中央集權機構的正常運行,同時也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最為基礎的保障。

這一情形在隋朝時,卻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

自漢末時,由於胡族入侵,戰火頻繁爆發,大量北方人開始南遷。南方較為潤熱的生長環境,為稻米的種植提供了更為適宜的環境,同時,由於北方人帶來了先進的種植技術,很快,經濟重心逐步南移,到宋朝時,已出現“蘇湖足,天下熟”這樣的說法。

京杭大運河,因何而偉大?

至此,我們已看到一種難以扼製的分裂:長久以來,北方仍舊是戒備森嚴的政治中心,但是到隋朝時,南方已成為經濟和糧食生產的中心。想要解決城市發展與糧食供給的斷裂,大運河就是最佳的選擇。

上一頁2/10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