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走進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新館 感受曆史的溫度(3)

2022-09-13 10:24:13人民日報海外版

《乾坤一統海防圖》為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時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徐必達、主事董可威根據鄭若曾《萬裏海防圖》摹繪而成,絹本設色,共包括10幅,采用“計裏畫方”繪法,各圖方位不一,分別標注。全圖山川詳盡,繪製精細,政區地名及沿海衛所城寨標注詳實,海岸線與島的相對位置大體準確,是一幅非常實用的海防圖,對研究明代沿海曆史地理、海防軍事製度有著重要價值。“此圖描繪了與中國隔海相望的日本、朝鮮、琉球的沿海地區,還繪出了台灣,釣魚島也明確標注在大明海疆海防範圍之中,有力證明了釣魚島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孫森林說。

《赤道南北兩總星圖》曆經數百年仍色彩鮮豔,其精美程度令人驚歎。此圖繪製於明崇禎七年(1634年),由明代禮部尚書徐光啟和來華傳教士湯若望、羅雅穀等人合作完成,體現了當時天文學的最高水平,是中西方科學文化交流融合的見證。主圖以赤道為界,繪出南北兩幅半球星圖,圖中詳繪一等至六等星共1812顆,其中351顆是傳教士來華途中觀測補充的,四周還繪有赤道圖、黃道圖等12幅小星圖和4幅測繪儀器圖。

《金沙江上下兩遊山水全圖》是迄今所知存世尺幅最長的中文古地圖,全長77.4米。“這是清乾隆年間雲南總督張允隨上報金沙江疏浚工程奏折所附的圖卷,細致描繪了金沙江雲南至四川段沿岸的山脈地形、城池口岸、風土人情等,既是珍貴的曆史記錄,又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孫森林說。牆上大屏幕播放著此圖的滾動影像,營衛兵弁、行船纖夫、馬幫馱商等栩栩如生,觀者仿佛乘舟穿行於蜿蜒的金沙江上,兩岸景致盡收眼底。

感受曆史細節

除了豐富多彩的曆史圖卷,檔案中的文字記錄也為觀眾揭示了曆史的細節。

上一頁3/5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