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盡美矣,又盡善也——顏真卿書法藝術與漢字的璧合(2)

2022-09-05 09:44:39光明日報

顏真卿以楷書之美展示類推規範。《幹祿字書》僅收1599字,而社會常用字量一般在3000字以上,那麼《幹祿字書》如何實現對社會用字的規範?它使用的是類推規範策略。《幹祿字書·序》雲:“偏旁同者,不複廣出。”意思是說,具有相同偏旁的字,隻選一個字作為代表,列出這個字的俗字、通用字和正字,其他同偏旁的字可依此類推。這一策略的優點是以簡馭繁,係統嚴密;缺點是字形不夠直觀。例如《幹祿字書》有對“走”字的規範,有對“召”字的規範,並說“諸從召者準此”。知道了“走”和“召”的寫法,從“走”之字、從“召”之字就可以類推,但這些字究竟是什麼樣子,還是沒有直觀的形象。顏真卿在書法作品中直觀呈現了“偏旁同者,不複廣出”的那些字形,給社會用字規範提供直觀的字形引導。顏真卿《茅山元靖碑》和《顏家廟碑》都有“超”,其寫法正是《幹祿字書》“走”和“召”的正字寫法的組合。通過顏真卿的書法實踐,《幹祿字書》的規範思想就以顏真卿筆下的具體字形展現出來,民眾因此有了具體可依的憑據。

顏真卿以楷書之美融於規範字形。據施安昌先生對唐初至唐末若幹著名書法家所書碑誌的測查,書寫最為規範的就是顏真卿的作品。這種成績絕不是信手寫來就能達到的。我們以顏真卿書寫《幹祿字書》的774年為界,把顏真卿的書法作品分為前後兩期,可以看到:前期作品中的俗字,在後期作品中改為正字,這種變化和他手書《幹祿字書》有直接關係,他追隨和踐行漢字規範的意圖一目了然。顏真卿書寫《幹祿字書》時已是65歲高齡。65歲,不隻是書法藝術爐火純青,字形習慣也已經固定。如果說顏真卿能謙遜地學習和書寫正字令人敬佩,那麼他以如此高齡卻能一絲不苟地努力踐行,則令人感動。顏真卿能這樣做,今天的書家也一定能做到。

漢字是源於圖畫的表意文字,一點一畫皆有意焉,漢字的美觀源於斯,漢字的規範基於斯。字形美化與字形規範,都是在漢字自然發展基礎上的人為提升,二者互為表裏,相得益彰。在漢字的曆史發展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記錄漢語而出現篆隸楷的字體更迭。在此基礎上,書法家對字體特點做總結美化,文字專家對字形做與時俱進的規範,其中積澱了深厚的民族審美文化和對漢字記錄職能的優化。今天的字體設計,發掘基於漢字特點的民族審美品位,尊重維護漢字職能的國家規範,才是實現盡美盡善之道。

上一頁2/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