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他們在國家博物館做“文物醫生”

2022-08-11 10:40:42科技日報

 他們在國家博物館做“文物醫生” 他們在國家博物館做“文物醫生”

8月10日,“片羽重輝——國家博物館文保成果展”在京舉行。展覽分為“業界先聲”“巧技天工”“斐然成章”“敏行致遠”“觀往知來”五部分,係統梳理了國家博物館一百餘年來在文物保護方麵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展示了文保理念與技術的發展與進步,體現了不同時期的特點與突出成就。上圖觀眾觀看采用3D打印結合傳統工藝仿製的犀尊。下圖圖為現代化文物保護檢測儀器。本報記者洪星攝

幾年前,中國國家博物館工作人員在庫房巡檢時,發現1986年出土於甘肅蘭州樂山坪遺址的一彩陶鼓鼓壁出現了一種白色的結晶物。在照相機下,能看到它們密密麻麻布滿內壁管口。

這是什麼?國家博物館文保院的專家來了。“我們用了X射線衍射分析,發現這種鹽結晶物是醋氯鈣石。”國博文保院副院長成小林回憶。文保人員隨後用了較為溫和的紙漿脫鹽法,將紙漿覆在鼓壁,將鹽一點點析出。

新的問題來了——為何會有這種結晶?

團隊為此專門查閱文獻,國內沒有相關報道,找到了國外一篇文獻,才知道醋酸根的來源——陶器長期在木質囊匣內保存,木質囊匣本身會揮發有機酸。“之後,我們陸續發現很多類似問題的文物,都采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成小林說。

這一文物保護修複案例正在“片羽重輝——國家博物館文保成果展”展出。

國家博物館文物數量龐大,類型多樣。文物保護任務複雜而艱巨。這次,“文物醫生”們的工作成果全麵展現在了公眾麵前。展覽依據專業特點將文物保護技藝分門別類加以展現,對國家博物館百餘年來文物保護方麵的努力和成果進行係統梳理,體現不同時期的特點與突出成就,以及文保理念與技術的發展與進步。

上一頁1/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