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泱泱文脈與日月同輝(3)
2022-08-08 12:07:23光明日報
它就是,連接“中與外”。
從“多彩、平等、包容”到“和羹之美,在於合異”,習近平總書記提倡的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極大彰顯了中國文化的時代內涵、世界意義,讓中華文明在與其他文明的交融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正因如此,國家版本館的定位,不僅是將中華先賢的珍貴成果藏之名山、傳之後世,也是推動世界文明瑰寶中外交流、互取優長,不僅是打造中華文化種子工程,也是為世界讀懂中國推開文化之窗!
源頭既清,江河自闊。
我們的文化,曾經銘刻於青銅、謄錄於絲帛、書寫於簡牘、印刷於紙張,今天都“聚珍”於國家版本館;我們的文化,曾化作建築中的神韻、典籍中的沉思、書畫中的情致、園林中的匠心,今天都在這裏一一呈現。
萬古江河,為何能彙聚於我們這代人的眼前?
是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行的曆史擔當,是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麵向未來的文化魄力,是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造福人類的世界眼光。正因為如此,成就了我們這代人的幸運,開啟了新時代這座傳世殿堂!
二
惟有在新時代,才有這種“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的基礎。
“亂世藏金、盛世藏書”,這句看似直白的話,是多少先賢躬耦胼胝、蹈世踐行總結出的鐵律。的確,曾有多少典籍顛沛流離於動蕩和離亂的時代——
《永樂大典》,三千餘人編修、兩萬餘卷巨著。結果,卻在曆史的煙塵中遭遇火災、戰亂、盜匪……正本失蹤,副本十不存一,徒留悲憤在士子的眉宇間。
《四庫全書》,經史子集河漢燦爛、七樓藏書蔚為大觀。然而庋置各閣不久,清王朝就步入了多災多難的曆史時期:文宗閣被英軍焚燒;文彙閣毀於鐵蹄;文源閣藏書則與圓明園一同化為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