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石經幢 揭秘白居易的晚年生活(4)
2022-06-21 12:15:30雅昌藝術網
造經幢為元稹和親人積功德
白居易退居洛陽後,遠離宦海,喜歡道家的清靜,佛家的“求無生”、“歸空門”,還經常約朋友一同遊香山寺。他不但“棲心釋氏,通學小中大乘法”,還不斷施舍。
大和五年(831年),白居易獨生子去世,這對他來說是巨大的打擊,“書報微之晦叔知,欲題崔字淚先垂。世間此恨偏敦我,天下何人不哭兒。蟬老悲鳴拋蛻後,龍眠驚覺失珠時。文章十帙官三品,身後傳誰庇蔭誰。”
同年七月,白居易的好友元稹病逝。親人摯友的離世,給白居易精神上帶來了極大的打擊。
白居易造石經幢 拓片 (局部)
元稹在彌留之際,托付白居易為其寫墓誌文。在當時,為逝者墓誌撰文是一筆不小的收入,白居易是拒絕收取的。奈何,元稹的親人們數次來洛陽勸說白居易,他隻能收下。大和六年,白居易將為元稹寫墓誌文所得的錢全都捐給了寺院,用來重修龍門香山寺,為好友元稹和親人積功德。
白居易在《修香山寺記》中就寫道:“凡此利益皆名功德,而是功德當歸微之(元稹)。必有以滅宿殃薦冥福也”。他無時無刻不在惦念著元稹,希望來世可以與他再續前緣。
白居易造石經幢 拓片 (局部)
元稹的離世讓白居易鬱鬱寡歡,形單影隻,也無閑情雅趣。他每天坐禪齋戒排遣內心的悲傷,尋求內心的解脫,還經常與佛寺的高僧往來,成為了香山寺的常客。
白居易造石經幢 拓片 (局部)